吕世蕴 清华金融评论订阅号(ID:thf-review)
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董事长 吕世蕴
信贷资产流转是资产证券化之外盘活银行信贷资产存量的又一重要方式。本文探讨了银行在向轻资产转型的过程中信贷流转的现实意义,并阐述了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在信贷资产流转方面的规则制定的定位与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信贷资产流转是资产证券化之外盘活银行信贷资产存量的又一重要方式,对于深化银行业改革、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而完善稳健高效的基础设施平台对于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发展至关重要。为落实国务院关于盘活货币信贷存量要求,支持银行信贷资产规范、高效、有序流转,有必要搭建我国统一的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平台。2013年下半年,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业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顺应、契合了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需要。
建设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现实意义
一是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缺乏安全有效的存量资产流转机制,造成大量信贷资产在表内沉淀,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和资本约束下,难以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强调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李克强总理2015年4月在银行机构考察时指出,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贷款流转等方式盘活存量资金,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使金融与实体经济共享发展红利。开展信贷资产流转业务,盘活沉淀的信贷资源,一方面,通过分散转移银行信贷风险,刺激商业银行提高信贷投放力度,从而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的支持;另一方面,为新增贷款腾出空间,将盘活的信贷资金再次投入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二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的迫切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为信贷资产流转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首先,构建规范化、阳光化的信贷资产流转市场,客观上将促进和丰富中国金融市场的层次和内容;其次,在间接融资比重仍高于直接融资的背景下,有序的信贷资产流转市场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有助于实现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沟通,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最后,信贷资产流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贷资源的再配置,对推动金融创新、深化金融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适应宏观审慎监管要求、深化银行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搭建与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是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共识,除了用好货币供应量、利率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外,还需要引入创新手段、改进原有金融监管政策和工具,将提高金融机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开展前瞻性拨备管理等微观手段放在宏观管理的框架中。而这些举措都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银行业自身转变经营理念,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升资产质量。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则为银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市场条件和手段。一方面,能够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管理资产的能力,支持金融机构更好地加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逐步转变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促进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支持银行业的改革发展。
四是规范信贷资产流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迫切需要。信贷资产流转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银行创新业务,近年来在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需求,但银行之间单独谈判,信息封闭,风险难以充分暴露。通过统一规范的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的服务支持,有助于改变长时间以来信贷资产流转市场“有需求无平台、有交易无标准、有市场无规范”的局面,有助于推动我国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化、阳光化、标准化。通过促进信贷资产的直接流转,有助于降低银行信贷的行业集中度、区域集中度和借款人集中度,有助于推动我国银行业风险的有序转移,对于建立金融风险与收益共担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银行风险防控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的定位
2015年7月和2016年4月,中国银监会相继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的通知》和《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明确了平台应承担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职能,并具体组织开展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相应地制订了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实施方案和业务细则,明确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具体流程与相关要求。目前,银行业信贷资产及其受(收)益权转让所需的各项业务规则已涵盖登记、交易、信息披露、市场监测与报告等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强了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化。
目前,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在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市场培育、市场监测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致力于推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首先,自平台设立以来,建立了信贷资产流转试点的基本交易制度,组织签定了信贷资产流转的“主协议”,统一了相关合同标准格式,确保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其次,实行集中登记,完善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标准化,通过对信贷资产要素的标准化、格式化记载,分配唯一可识别的资产代码,防止出现重复交易、风险隐蔽等问题,确保交易资产的唯一性,从而使非标准化的信贷资产变为具有一定标准化属性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标的。集中登记有助于信贷资产的阳光化,实现资产交易全过程的持续记载,同时有助于监管的全局性和精准性,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目前,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依靠中央国债公司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研发经验,对业务系统功能持续进行优化升级,形成了集中登记系统、资产流转平台、统计监测系统,能够为信贷资产及其对应受(收)益权产品的登记流转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持与技术保障。其中,集中登记系统已实现远程登记功能,市场机构通过客户端即可提交登记材料;资产流转平台提供协议转让和挂牌转让等流转方式,可帮助市场成员寻找交易对手与优质资产;统计监测系统可定期推送业务数据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差别化统计监测服务。
截至2016年3月末,在平台开立的信贷资产登记账户已逾300户,开户机构包括了各类银行机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还包括了银行理财计划、信托计划、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非法人产品。目前,已开展的信贷资产流转通过债权直接转让、债权收益权转让、信托受益权转让和资管计划收益权转让模式,实现了信贷资产的有效流转。在市场机构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信贷资产流转市场正初具规模并稳步发展。
未来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交易系统、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为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服务。
推动服务创新,引领信贷资产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
一是推出更丰富多样的交易模式。交易模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市场成员各取所需,进而提高市场的活跃程度。在已有的交易模式外,将根据市场成员需求,逐步推出竞价拍卖等交易模式。
二是推出更贴近市场的结构产品。随着参与信贷资产流转业务的投资者日趋多元化,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偏好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中心平台推出结构化产品,使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通过投资不同层级的产品,承担风险并获得对应的收益。
三是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根据市场成员的需求,引入评级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增进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由市场成员在创设产品或交易时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和组合,增强市场规范化和灵活度。随着信贷资产流转业务的不断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出信息产品与估值服务,通过市场中形成的信贷资产连续报价,形成市场公允价值,既可以作为市场成员交易的参考,又能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推动系统创新,构建互联互通的多层次金融市场
为满足信贷资产等债权类资产的旺盛流转需求,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纷纷推出信贷资产流转或类信贷资产的产品与服务。然而,多平台格局下的市场割裂减少了市场透明度,降低了交易效率,不利于监管机构对全市场情况的及时全面掌握。基于此,中心平台将在多方面进行创新,推动互联互通的多层次市场形成。
一是构建对接多交易平台的资产登记账户体系。中心平台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集中登记机构,通过与各地方交易平台的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贷资产等债权类资产的集中登记与账户统一管理,逐步实现通过单一资产账户在不同地方交易平台开展流转交易,同时满足投资者对各类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与查询需求;地方交易平台则可将其平台上的交易者范围扩展至全市场所有参与者,从而极大地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二是设计形成统一的系统数据接口标准。金融市场中的基础设施机构是市场所有参与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有能力也有义务推动市场标准的建立。为提高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标准化程度,提高交易效率,减少沟通成本,中心平台将利用集中登记的市场地位,组织市场参与者共同研究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业务标准与数据标准,并通过系统数据对接的方式,引导地方交易平台及机构投资者逐步采纳此标准,共同推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推动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融资需求
一是推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范化与阳光化。近年来,不以债券形式存在的债权资产市场发展极为迅速,监管部门将这些资产定义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信贷资产也属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目前,非标准化债权市场规模越做越大,有的还脱离了监管视野;有的为了规避监管,通过引入各种通道,使金融交易的链条延长,融资成本增加,隐藏着巨大金融风险。其客观原因在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需要更灵活的融资方式,金融机构也需要更灵活地配置资产,因此这类债权资产有着天然的需求,潜在发展空间巨大。而这类债权资产其实从产品特性和要素上看,与信贷资产基本一致,中心平台将致力于这类非标资产的发行、交易过程的规范化,而且能够使这类金融资产重新回到监管视野之内,成为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融资需求的金融工具。
二是推动银行业不良资产流转方式的创新。随着经济下行,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市场化的处置不良资产已成为商业银行的普遍诉求,已有商业银行私下以多种方式进行了不良资产市场化流转处置的探索。顺应市场的迫切需要,中心将积极调研汇集市场需求,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方式,为商业银行探索一条方便高效、依法合规的不良资产处置新渠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