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行业资讯
关注联合资信
报告概要
天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人均GDP处于全国前列。近年来,天津市政府推动产业创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呈现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2020-2022年,天津市GDP排名均居于全国中下游,经济增速持续低于全国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天津市GDP同比增长4.6%,增速较快,经济恢复情况好。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排名中游,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性尚可,整体财政自给率较好。从政府债务看,天津市政府负债率及政府债务率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天津市国企混改、2021年6月和2022年3月天津市分别召开债券市场投资人恳谈会,均对改善天津债券市场融资环境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天津市各区经济体量有所差异,其中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经济总量在各区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天津市各区财政实力分化明显,其中滨海新区综合财力相对其他区域较强。2022年,天津市除河北区外,其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8%,涨势迅猛。同期,天津市各区财政自给率水平相差较为明显,整体财政自给程度较好。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市本级和滨海新区。各区政府债务余额中,滨海新区债务余额最大;2022年,环城四区和远郊区债务率指标整体高于核心六区,滨海新区因其较大规模的财政收入相对拉低了其债务率水平。
从企业层面看,天津市高信用级别的发债城投企业集中于市本级和滨海新区。各区以及市本级的城投债务规模差异较大,市本级和滨海新区城投企业有息债务规模整体高于环城四区及其他远郊区,且市本级及各区发债城投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两级分化较为明显。地方综合财力对“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保障能力相对较好的地区为西青区。2023年8月以来,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推动,天津市城投企业发债情况有所好转,有助于缓解自身债务周转压力,但仍需关注后续化债政策的持续发力情况和财政基本面提升情况。
一、天津市经济及财政实力
1.天津市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天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人均GDP处于全国前列。产业结构方面,天津市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产业主导的格局,围绕“1+3+4”重点产业,天津市积极布局各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协同联动、集聚发展。2022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经济增速同比有所下降,且继续低于全国增速。2023年前三季度,天津市经济呈恢复性增长,增速为4.6%。
天津市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和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北方省区市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天津市土地总面积11966.45平方公里,其中海岸线长153.67公里、陆界长1137.48公里,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天津市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天津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行政区划方面,天津市现辖16个区,包括滨海新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和蓟州区。根据《202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底,天津市常住人口总量136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60万人,城镇化率为85.11%,比上年末提高0.23个百分点。
自然资源方面,天津市已发现35个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8种,主要有锰硼石、锰、金、钨、钼和铜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水泥石灰岩、重晶石和叠层石等。天津市附近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超1.9亿吨,天然气储量638亿立方米;天津市是我国最大的海盐产区之一,其盐田面积338平方公里,海盐年产量240多万吨。天津市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埋藏浅和水质好的特点,已发现的10个具有勘探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异常区,热水总储藏量达1103.6亿立方米,这10个地热异常区是中国迄今最大的中低温地热田。
经济运行方面,2020-2022年,天津市GDP排名均居于全国中下游(2022年全国排名第24位)。同期,天津市GDP按可比价计算增速分别为1.5%、6.6%和1.0%,持续低于全国水平。2022年,天津市经济增速较上年明显下降,低于全国增速2.0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支撑天津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20-2022年,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5:34.1:64.4调整为2022年的1.7:37.0:61.3,第三产业占比仍较高,对第三产业依赖程度较高。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0-2022年,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波动较大,分别为3.0%、4.8%和-9.9%。2022年,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负,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3.9%;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2%。
产业发展方面,近年来,天津市经济进入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阶段,有序退出落后产能,同时推动产业创新,构建“1+3+4”产业体系,即“智能科技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石油石化”四大优势产业。工业发展方面,2022年,天津市工业增加值5402.74亿元,同比下降0.9%,工业生产增速有所放缓。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制造业同比下降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4.6%。从重点行业看,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8.3%,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3%。
根据天津市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1-9月,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252.61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9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376.19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7724.49亿元,同比增长5.5%。同期,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0.8%,主要仍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同期,天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拉动GDP增长。整体看,天津市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呈恢复性增长。
2.天津市财政实力及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中游,整体财政自给程度较好;政府性基金收入波动下降,2022年同比降幅较大,主要系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房地产政策调控等因素叠加影响所致;上级补助收入虽波动下降,但对财政收入形成了重要补充。从政府债务看,天津市政府债务余额规模相对较大,但整体债务风险可控。
受公共卫生事件、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2020-2022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波动较大,同比增速分别为-10.2%、11.3%和-5.8%。2022年,天津市一般预算收入起色不明显,增速为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仍排名中游水平(2022年为第22位)。2020-2022年,天津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8.00%、75.75%和72.94%,税收收入占比保持较大规模。2020-2022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波动下降,2022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29.83亿元,其中由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和卫生健康支出组成的刚性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5.47%。2020-2022年,天津市财政自给程度较好。2020-2022年,天津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波动下降,2022年同比降幅较大,主要系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叠加影响所致。同期,天津市上级补助收入虽波动下降,但仍对财政收入形成了重要补充。
2023年前三季度,天津市财政收入稳中向好。2023年1-9月,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8.60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14.8%。其中税收收入1204.50亿元,非税收入364.1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8%。同期,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3.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财政自给率71.85%,财政自给能力依然较好。政府性基金收入408.80亿元,规模较大,主要系随综合用地(含住宅)成交面积及成交均价明显回升所致。
2020-2022年末,天津市政府债务余额持续增长,分别为6368.24亿元、7882.00亿元和8645.60亿元。截至2022年底,天津市政府债务余额规模相对较大。同期末,天津市政府负债率分别为45.22%、50.22%和53.00%,天津市政府债务率分别为179.02%、205.99%和295.63%,均持续提升。2022年,天津市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处于高位,但整体债务风险可控。
债务管理方面,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债务偿还压力加大的挑战,近年来天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以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债务风险的防控化解。2020年天津市国企混改成效显著,17家市管企业实现集团层面混改,带动792户二级及以下企业引入市场化机制,具备混改条件的竞争类市管企业混改基本完成,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顺利推进;2021年6月和2022年3月,天津市先后两次召开债券市场投资人恳谈会、制定实施债务化解“1+4”方案,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稳定市场信心,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2020年12月起至2022年8月末,天津市共发行了484.00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券,用来置换隐性债务,化解隐债风险;2023年8月,国家一揽子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案落地,截至2023年11月底,天津市政府已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445.78亿元,来偿还存量债务,以缓解区域流动性压力,缓释风险。上述举措展现了天津市政府维护市场信用环境的决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天津债券市场融资环境,提振了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
二、天津市各区经济及财政实力
1.天津市各区经济发展状况
天津市各区经济实力有所差异,发展相对不均衡。其中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经济体量在各区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22年,滨海新区、核心六区和东丽区生产总值较202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天津市共辖16个区,按区域地理位置分为核心六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和红桥区)、环城四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和北辰区)、远郊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和蓟州区)和滨海新区。
从地区生产总值规模来看,天津市下辖各区经济实力有所差异。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继浦东新区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新区,是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总量在各区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22年,滨海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81.86亿元,同比增长1.10%。按区域划分来看,核心六区中,2022年,河西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9.62亿元,同比增长2.00%,是除滨海新区外,天津市GDP唯一超千亿的市辖区,河北区和红桥区地区生产总值在核心六区中较小,均在400.00亿元以下;环城四区经济总量水平相对较均衡,且规模相对较大,西青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超940.00亿元,东丽区和北辰区均超过680.00亿元;远郊区中经济总量内部分化较大,其中武清区处于领先地位,为890.44亿元,蓟州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最小,为279.33亿元。经济增速方面,各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化比较明显,核心六区、滨海新区和东丽区GDP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在0.10%~3.20%之间,南开区增速最高,为3.20%;宝坻区增速同比持平;其他各区GDP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降幅较大的分别为宁河区(-6.80%)、武清区(-7.10%)和津南区(-7.40%)。
产业结构方面,天津市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产业主导的格局,围绕“1+3+4”重点产业,天津市积极布局各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协同联动、集聚发展。其中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形成了“东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务”五大产业板块,经济总量在各区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集中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六区高技术产业占比较为稳定,产业引领作用凸显,功能定位分别为“金融和平”“商务河西”“科技南开”“金贸河东”“创意河北”和“商贸红桥”,是产业融合发展核心区、高技术服务和都市产业聚集区,各区经济发展已较为成熟,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占比高,投资需求较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相对较强,但经济总量分化较大;环城四区受益于积极承接周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智能网联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各区经济总量均处于全市中上游水平;远郊区发展起步较晚,板块内经济总量分化较大,其中武清区作为京津冀三省市的交汇点,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区和桥头堡,经济总量相对较大,需加快高端资源转化落地,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打造区域转型升级示范区、产业发展协同区。整体看,核心六区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占比较为稳定,产业引领作用凸显;环城四区和远郊区第二产业占比相对较高,以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等产业为主,整体工业实力较强,同时,旅游、高科技生态农业、新材料和医药等产业稳定发展,对第三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大。
2.天津市各区财政实力及政府债务情况
天津市各区财政实力分化明显,其中滨海新区综合财力相对其他区域较强。2022年,天津市除河北区外,其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期,天津市各区财政自给率水平相差较为明显,宁河区、红桥区和蓟州区财政自给能力位列天津市各区中后三位,财政自给能力较弱。整体看,天津市财政自给程度较好。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市本级和滨海新区,各区中滨海新区债务余额最大。
(1)财政收入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天津市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距较大。其中,滨海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最大,2022年为505.41亿元,远超其他区域;远郊区规模相对较小,且分化明显,除武清区的88.36亿元外,其余各区一般预算收入均在40.00亿元以下;核心六区受区域职能定位、产业结构以及区域面积等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整体相对较小,除河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超50.00亿元外,其他核心区域均未超过40.00亿元;环城四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较大,均在50.00亿元以上,其中西青区一般预算收入规模领先其余区域,为67.15亿元,位列天津市内第三位。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看,天津市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差异较大。2022年,除河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幅增长(1.03%)外,其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河东区、河西区、滨海新区、武清区、宝坻区和蓟州区跌幅在0.00%~10.00%之间,跌幅较小;红桥区、静海区和宁河区跌幅均超17.00%以上,宁河区跌幅最大,为-36.95%。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天津市各区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差异较大,其中蓟州区、宝坻区、武清区和津南区均低于60.00%,蓟州区为46.45%,占比最低。西青区、红桥区、南开区、河东区、宁河区和北辰区处于60.00%~70.00%之间。其他各区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超70.00%,其中和平区为86.84%,占比最高。总体看,天津市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性尚可。
财政自给率方面,2022年,北辰区、东丽区、武清区和滨海新区财政自给率在70.00%以上,财政自给能力较强;多数区的财政自给率在40.00%~70.00%之间,财政自给能力尚可。蓟州区财政自给率为24.68%,在各区中最低,财政自给能力很弱。整体看,天津市财政自给程度较好。
政府性基金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房地产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天津市各区实现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差别大。由于天津市外环线内土地出让收入纳入市级财政,因此核心六区基本未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22年,滨海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为97.85亿元,位居全市首位;其他各区均小于50.00亿元。从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看,2022年,除未获取数据的核心六区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仍呈增长的静海区和宁河区外,其他各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降幅在45.00%~85.00%区间。
(2)债务情况
从债务规模层面看,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市本级和滨海新区,截至2022年底分别为2400.97亿元和2114.19亿元,合计占全市政府债务余额的50.00%以上,其中滨海新区政府债务余额占天津市政府债务余额的24.45%。核心六区政府债务余额规模相对较小;2022年环城四区政府债务余额增长明显,四区政府债务余额合计增至1726.49亿元,其中东丽区和津南区分别位居全市政府债务余额的第二、三位,规模分别为639.15亿元和572.68亿元;同期,远郊区政府债务余额合计1812.83亿元,其中静海区政府债务余额较大,为526.20亿元,远郊区中其他各区债务余额处于250.00亿元~370.00亿元之间。
债务负担方面,从已获取的数据来看,2022年,除河西区、南开区和蓟州区外,天津市其余各区政府负债率均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宝坻区、宁河区和静海区政府负债率增长较明显,较上年增加均超10.00个百分点。2022年,天津市各区负债率中静海区政府负债率最高(110.42%),其次为宁河区(104.72%)、津南区(103.43%)、蓟州区(102.49%)、东丽区(92.97%)、宝坻区(82.37%)和红桥区(73.87%),和平区负债率最低(5.74%),其余各区负债率在8.00%~50.00%之间。综合来看,天津市静海区、宁河区、津南区、蓟州区、东丽区、宝坻区和红桥区负担很重,其余各区债务负担呈加重趋势。
债务指标方面,截至2022年底,天津市各区政府债务率相差较大;且由于2020年部分区财政收入数据获取不完整,致使债务率指标波动较大。各区中除河西区和红桥区外,其他各区政府债务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津南区和东丽区上升幅度超200.00个百分点,宝坻区、蓟州区和宁河区上升幅度在100.00~160.00个百分点区间,河东区、河北区、武清区、静海区和西青区上升幅度在30.00~100.00个百分点区间,和平区、北辰区和南开区上升幅度均未超10.00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底,东丽区、宁河区、津南区、静海区、宝坻区和蓟州区政府债务率均已超过400.00%,东丽区最高,为740.87%;北辰区、河北区和红桥区政府债务率在200.00%~300.00%之间;武清区、河东区、西青区和南开区政府债务率在100.00%~200.00%之间;河西区及和平区政府债务率均在100.00%以下,和平区为59.04%,各区中最低。综合来看,环城四区和远郊区债务率指标整体大于核心六区,滨海新区因其较大规模的财政收入相对拉低了其债务率水平。
三、天津市城投企业偿债能力
1.天津市城投企业概况
天津市高级别的发债城投企业集中在市本级和滨海新区。
截至2023年9月底,天津市内有存续债券的城投企业共34家,其中市本级城投企业4家、区级城投企业30家。从区级发债城投企业数量看,滨海新区发债城投企业数量最多,为10家,其他各区发债主体在1~3家不等。总体看,市本级和滨海新区发债主体占比高。
从发债城投企业信用级别区域分布看,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中AAA主体共5家,集中在市本级(3家)和滨海新区(2家);AA+级城投企业16家,占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的47.06%,主要分布在滨海新区(6家);AA级城投企业13家,占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的38.24%。信用级别较高的发债城投企业集中在天津市本级及滨海新区。
从级别迁徙来看,2023年1-9月,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主体信用级别无上调或下调变动。
2.天津市城投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存量债务主要集中于滨海新区和市本级。市本级和滨海新区的城投企业未来集中兑付存在一定压力,但考虑到其再融资情况在天津市内相对较好,能对即期债务偿付提供有力支持。净融资额方面,2022年,除东丽区、津南区和静海区呈净流出外,市本级及其余地区净融资额均为正。
从发债城投企业存量债务余额来看,截至2022年底,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余额合计11043.86亿元,主要集中于滨海新区和市本级。其中,市本级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余额最高,为4866.57亿元,占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余额的44.07%;滨海新区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余额为3517.39亿元,占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余额的31.85%;宝坻区、静海区和宁河区发债城投企业的全部债务余额均在200.00亿元以下。
从发债城投企业债务负担来看,2020-2022年末,北辰区、滨海新区和蓟州区发债城投企业资产负债率均波动下降;东丽区、静海区和宁河区发债城投企业资产负债率均波动增长,其余各区及市本级发债城投企业资产负债率均持续增长。2020-2022年末,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和静海区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持续下降;武清区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持续增长;市本级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波动增长;其余各区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波动下降。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底,除蓟州区、静海区和西青区外,市本级及其余各区发债城投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在60.00%以上;北辰区、滨海新区、津南区、武清区和市本级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在50.00%以上,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从天津市市本级及各区发债城投企业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覆盖情况来看,2020-2022年末,宝坻区、滨海新区、东丽区、蓟州区、津南区、静海区、西青区和市本级发债城投企业的现金短期债务比均持续低于0.50倍,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较低。具体看,截至2022年底,天津市市本级和各区发债城投企业现金短期债务比均在0.50倍以下。
从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对外融资情况来看,考虑到政府注资和往来拆借等行为可能对城投企业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及流出产生扰动影响,本报告利用“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来表示城投企业从金融机构及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形成的现金流入,利用“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来表示城投企业偿还刚性债务形成的现金流出,更为直观地体现了城投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以及金融机构及债券市场对城投企业的认可度。
2020-2022年,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年均复合下降2.74%。具体来看,滨海新区、蓟州区、宁河区、武清区和西青区发债城投企业“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波动下降,其中2022年上述区域发债城投企业“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金额占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总额的38.58%;北辰区和东丽区发债城投企业“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呈快速下降趋势,且东丽区2022年净融资额呈现净流出;津南区和静海区发债城投企业“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持续下降;宝坻区和市本级发债城投企业“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持续增长。
2020-2022年,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持续下降,年均复合下降2.07%。具体来看,东丽区、津南区和西青区发债城投企业“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持续下降,其中2022年东丽区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市本级发债城投企业“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持续增长,其中2022年“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规模占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总额的52.84%,且净融资额持续为正;静海区发债城投企业“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波动增长;宝坻区、北辰区、滨海新区、蓟州区、宁河区和武清区发债城投企业“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波动下降。净融资额方面,2022年,除东丽区、津南区和静海区呈净流出外,市本级及其余地区净融资额均为正。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截至2023年11月底,天津市政府已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445.78亿元,偿还存量债务,以缓解区域流动性压力。
3.天津市各区财政收入对发债城投企业债务的支持保障能力
天津市各区以及市本级的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规模差异较大,市本级和滨海新区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规模整体高于环城四区及远郊区。地方综合财力对“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保障能力相对较好的地区为西青区。
城投企业作为地方基础设施尤其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投融资及建设运营主体,日常经营以及债务偿还对地方政府有很强的依赖,本报告通过各区财政收入对地区不完全统计债务的支持保障能力来反映本级地方政府对辖区内城投企业债务的支持保障能力。
从天津市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规模看,由于天津市发债企业主要分布在市本级及滨海新区,因此,市本级和滨海新区发债城投企业有息债务规模整体高于环城四区及远郊区。其中,市本级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规模最大,截至2022年底达4866.57亿元;滨海新区的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规模紧随其后,为3517.39亿元;东丽区和武清区虽发债城投企业不多,但存量全部债务均在400.00亿元以上;其他各区发债城投企业数量少且规模相对较小。
从“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看,市本级及滨海新区整体高于其他各区。截至2022年底,市本级“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最大,滨海新区位列其后,东丽区超过1000.00亿元,西青区和宁河区规模相对较小,未超过430.00亿元。
从各区政府财力对“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的保障能力来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保障能力相对较好的地区为西青区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对“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保障能力相对较好的地区为西青区和静海区。地方综合财力对“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保障能力相对较好的地区为西青区。
公用评级一部
郑重 王聪 韩子祺 杜晗
联合资信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资信”)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7月的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2020年9月17日更为现名(英文名称China Lianhe Credit Rating Co. Ltd.)。
联合资信是目前中国最专业、最具规模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总部设在北京,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信用评级和评估、信用数据征集、信用评估咨询、信息咨询;提供上述方面的人员培训。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对多边机构、国家主权、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的评级,对上述各类经济主体发行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结构化融资工具的评级。
公司业务资质齐全,已经完成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取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单位,具有从事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的资信评级业务资格。
联系我们
业务咨询:
010-85679696
lianhe@lhratings.com
投资人服务
陈家林 010-85679696-8624
chenjialin@lhratings.com
媒体关系
杜涵 010-85679696-8671
duhan1@lhratings.com
点击“在看”,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