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押题卷(八)
命题报告·
命题新材料:本卷选材符合高考关注时事热点的趋势,如现代文阅读Ⅰ选择与传统农耕文化和农耕技术相关的材料,符合当前的乡村振兴背景。
命题新方向:第8题,要求考生鉴赏文中联想的作用,角度新颖;第16题,要求考生分析词作与以往金陵怀古词的不同,设问形式新颖。
命题新情境:第5题,以“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之路上”设置语境,要求考生联系现实;语言文字运用命题设置注重凸显社会生活情境,如第20题要求拟写旅游宣传口号,贴近生活。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我们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使其在新时代展现持久弥新的魅力和风采。
农业生产将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古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农时观、地宜观、节用观等,可以说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初始版本。这为当前发展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比如,哈尼族先民将农耕技能和经验编成“四季生产调”,在父子、母女、师徒口中流传。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说苑》中有“曾子衣敝衣以耕”的记载。北宋的宋仁宗颁布了劝耕劝读政策,鼓励士人、农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规定必须在本乡读书应试,这一政策把士人、农家子弟与家乡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耕读不仅仅是富裕家庭的追求。士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社会的最主要阶层通过耕与读实现相互流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仍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但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弘扬耕读传统对培养一支懂农业、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农耕劳动具有社会性,古人在开沟或进行其他耕作劳动时通常需要协作,集体劳动,四川都江堰等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就是人们集体劳动的见证。当前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合作经营、集体经营是农村重要的经营方式,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
为了收获劳动果实,劳动者需要与自然灾害、地形地貌、病虫害等多种不利条件和因素作斗争。面对自然灾害,劳动人民积极防灾抗灾,恢复农业生产,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品格。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弘扬勤劳勇敢、不畏困难、苦干实干的精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 (摘编自张灿强《从优秀农耕文化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中国传统农耕技术内涵博大、意蕴深邃,具有鲜明的整体性、体系化与亲自然色彩。在天由业上白然的循环永续发展,总体上可归纳为四大体系。
一是以地力常新壮为特征的土地利用体系。土地是国人的命根子,农事活动的第一步就是“相地之宜”。得益于广开肥源、培肥地力、用养结合的土地利用之法,传统土地越耕越肥,产量越种越高,至迟在汉代,古人就已注重积肥,南宋《陈敷农书》将此精要总结为“地力常新壮”。
二是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田间管理体系。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最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两汉时期,时人逐步抛弃商周时期的轮荒耕作而改为土地连种、轮作复种制,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提倡“深耕”“易耨”等。魏晋时期,不仅确立了豆类作物与粮食作物的轮作布局,而且形成了“耕一耙一耕一压—锄”的田间管理技术体系。唐宋之际,国家经济中心南移,“耕—耙—耖—耘—趟”的南方水田技术体系日臻成熟。明清时期,我国在人均不到两亩耕地的情况下,实现了养活四亿人口的奇迹,这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是了不起的成就。
三是以阴阳辩证为特征的防灾抗逆体系。传统农业没有今天的化学杀虫剂、除草剂等技术,但拥有十分有效的以阴阳辩证为特征的防灾抗逆体系。受朴素辩证思想的影响,我国先民普遍具有强烈的农时意识,以求适应阴阳之转换,合乎天地之大道。战国后期,人们对农时的掌握经历了从物候指时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发展过程。我国先民还十分注重兴修水利工程,变水害为水利,既治水又治田。
四是以因地制宜为特征的良种选育体系。自农业起源之初起,我国先民就注意到选优去劣的选种繁育之重要。西汉有穗选法的记载,南北朝出现了类似如今种子田的防杂保纯技术,明代良种选育技术已十分普及,清代更是运用水稻单株选择法进行水稻新品种的试验。我国传统农业种质在经历漫长的人工定向选育后形成了庞大的品种资源库,仅水稻地方品种的文献记载就超过5万种。
(摘编自卢勇《精耕细作 循环永续——中国传统农耕技术内涵解读与价值挖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耕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具有无穷魅力与风采,即使在当今时代也不过时。
B.生态农业虽是现代农业才有的说法,但我国古代传统农业中的农时观、地宜观、节用观等为其奠定了良好基础。
C.古人在利用土地时深谙土肥地壮的道理,但我国从汉代才实施广开肥源、培肥地力、用养结合的土地利用之法。
D.我国先民对良种选育有独特的见解,随着农业的发展,良种选育技术逐渐普及,并且形成了庞大的品种资源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是由传统小农经济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所决定的。
B.北宋宋仁宗所颁布的劝耕劝读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士人和农民两个主要阶层的家庭贫富差距缩小。
C.材料二按照空间顺序论证了我国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田间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具体实施措施。
D.材料二以总分结构行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农耕技术的四大体系,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中国传统农耕技术四大体系特征的一项是(3分)
A.《周礼》等书中谈到了改良土壤和对不同土壤应施不同肥料的“土化之法”以及“粪种”。
B.《礼记·祭统》中记载:“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
C.《王祯农书》中记载:“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D.西汉《氾胜之书》中记载:“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画横线部分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4分)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之路上,我们应如何利用传统农耕文化及传统农耕技术这座宝库?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莫格德哇行记
阿 来
在黄河源盘桓了一周多时间。该离开了。送行的人强烈建议再花半天时间去看一个地方:莫格德哇。并叫陪同我的当地乡土志专家华尔丹继续当导游。华尔丹兴奋地说那地方确实值得一去。
一开始出发,汽车摇晃着碾过一个个雨后映着天光的明亮水洼。天在快速转晴,灰度不同的雨云在天际线上迅疾奔走,并被东升的太阳镶上耀眼的金边。鹰敛翅停在傍路的电线杆顶,在后视镜里越来越远,夏牧场稀疏的帐篷顶上飘着淡蓝的炊烟,牦牛抬头张望。
路蜿蜒向前,一边是浑圆的山丘,一边是低洼的沼泽。视野里山峦起伏,映着天光的溪流在宽谷中随意蜿蜒。远远看见了一片黄色花,亮丽照眼,在低处的沼泽中央。在松软多水的沼泽中行走一阵,想着就是这些水潴积汇流,最终形成从西向东奔腾着贯穿中国的大河,心中不禁生出些激荡的情绪。元朝皇帝曾派专人勘察河源,其报告称“水沮如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现在的我们,手提相机行走在这河源区的沼泽之中,脚踩过这么柔软的草与泥与水,真的是地阔天低,思接万里。
太阳突破了云层的遮蔽,瞬息之间,所有水洼都在闪烁,映射耀眼的阳光。不只是水,所有的青草也都在闪闪发光。光吸引人去草原的更深处。抬起脚,刚踩倒的蒿草韧劲十足,迅速挺起了腰身。踏陷的地面也立即回弹,迅速抹平了我刚踩出的脚迹。云雀起起落落,对着闯入者聒噪不已。走出这片沼泽时,我回身向鸟微笑,向花微笑。
继续上路,山谷变深,山脉耸起,在高处裸露出赭红色的岩石,纹理或竖或斜,却层次分明。在一个山口停车瞭望时,我伸手触摸这些岩石。这些岩石是已经成为碎屑的岩石重新压实而成,曾经的岩层破碎,沉在多少千万年前的水底,重新凝结,所以里面有螺、蚌和其他水生物的化石。这些岩石来自远古的水底,伴随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渐渐隆起,在海拔四千到五千米的地方,裸露在了蓝色的天空下面。
车下到另一道宽谷中,华尔丹指着前方一座三角形的、高出谷地两百多米的孤山,对我说:莫格德哇。离开公路,在草滩上,摇摇晃晃的,车行到那座山前用了十多分钟。孤山背后,隔着河谷,错落着岩石裸露的赭红山脉。现在,一道蜿蜒的水流在我们的右边,左边是这一带最大片的平地。不像是自然形成,似乎是人工平整过的,足有几平方公里的地面。围绕着这块平地,有很长的残墙痕迹隐约凸起。这道长墙围出了什么?一座曾经的城池?长墙范围内却不见任何建筑的痕迹。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比其他自然草滩上更茂盛、更碧绿的青草。有些残墙根上,一丛丛叶片巨大的大黄挺着一人高半人高的粗壮花茎,高擎着有数千朵蓼科植物特有的密集小花的塔状花序。此时已经是七月中旬了,被风摇动时,细小的籽实就密集地向着地面坠落。
走到孤山脚前,面前立着一块高大的碑。碑前的浅草地上,委陵菜开着五个花瓣的黄花,间或还有一两株有着头盔状花瓣的开蓝色花的露蕊乌头。碑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这地方的名字:莫格德哇。
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比唐代还早的以前,在这偏远荒寒之地,应该有过一座城,这座城是个中心,但是由哪个族群所建,史籍无载。那时,在当地,不同族群来来去去,兴起又湮灭,湮灭又兴起,因此,民间传说中也没有关于此地的遥远记忆。
乌云又迅疾地布满了天空,天阴欲雨。这是高原上最正常的气候现象。我不在意这倏忽而至的雨,我在意的是,莫格德哇,这个曾经的某个族群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心,就留下这么片平地,和一道残墙。说是不止,还有墓葬群,就在面前这座孤山上。我当即就要上山。华尔丹说,不从这里上山,从后面。车又启行,摇摇晃晃在无路的草滩上绕行到山的背面。从山背后看上去,山形一变,不是正面看去的正三角的金字塔形了,而是一道分成若干台阶的斜升的山脊。两个大台阶,若干小台阶,一路升上山顶。
上到了第一个台阶。
没有看到古墓,只看到密集分布的一个又一个深坑,深坑里外,一块块红色砂岩石堆积裸露,坑壁坑底,也是累累乱石。这些深坑就是曾经的古墓,但早已被人盗掘一空了。山上,风很强劲,凌空有声。面前的墓葬却空空如也。一个深坑紧挨着一个深坑。除了偶尔见到一点破碎的陶片,连墓葬里曾经有过的木制棺椁的碎片都未留下一星半点。
在高海拔地带,不超过五千米高度,我向来不觉得呼吸困难,现在,海拔四千多米,我却感到喘不上气,有窒息之感。找一块平整点的岩石坐下,我伸手抚摸面前出自墓葬的石头。这些石头风化得很厉害,手指滑过时,能感觉到有棱角尖利的沙砾沾在了指尖。下意识用力,是想让尖利的沙砾扎破手指引起一点真切的痛感吗?但沙砾在我的指尖粉碎了。
世界无声,山峙水环。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刚出发探访莫格德哇时的夏牧场的景色进行了描绘,呈现出和谐静谧的氛围特点,富有清新自然的气息。
B.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别样的河源区景色,作者行走在河源区的沼泽之中,产生了地阔天低、思接万里的激荡情绪。
C.作者触摸山上赭红色的岩石时产生了无限感慨,主要是因为这些岩石色彩鲜明、纹路多样而清晰,富有生命力。
D.作者根据似乎是人工平整过的平地及其周围的残墙痕迹、山上被盗空的墓葬群等,推测莫格德哇曾是某个族群中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叙述了探访莫格德哇的经过,描绘了一路上所看到的景色,并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B.文章引用“元朝皇帝曾派专人勘察河源”的史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又彰显了作者的文化底蕴。
C.文章对莫格德哇碑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绘,盛开的花朵与莫格德哇遗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尽显历史沧桑之感。
D.文章结尾的“世界无声,山峙水环”简洁凝练,又极有意蕴,既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又将作者的沉思状态融于其中。
8.文中叙写了大量作者对莫格德哇相关历史的联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9.文中说“现在,海拔四千多米,我却感到喘不上气,有窒息之感”,请结合文本探究“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张酺,字孟侯,祖父充与光武同门学,光武即位,求问充,充已死。永平【注】九年,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张酺以明经授于南宫。令入授皇太子,太子家时为奢侈物,未尝不正谏,甚见重焉。显宗以张酺受皇太子业,甚得辅导之体,章帝即位,出拜东郡太守,赐钱三十万。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掾吏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时使尚书令王鲔与酺相难,上甚欣悦,然后修君臣之礼,赏赐殊特。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青从此除步兵司马。酺伤青不遂,复举其子孝廉。迁魏郡太守,百姓垂涕送之盈道。和帝初,张酺下言:“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事所闻见,考课众职,下章所告及所自举有意者,赏异之。其尤无状,逆诏书,行罪法,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慎所职,于以衰灭贪邪便佞。”张酺拜太尉,章帝诏射声校尉曹褒案汉旧仪制汉礼,酺以为褒制礼非祯祥之特达,有似异端之术,上疏曰:“褒不被刑诛,无以绝毁实乱道之路。”为太尉,父尚在,酺每迁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酺父寿,极欣宴,莫不嘉其荣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有删改)
文本二:
郡吏王青者,祖父翁,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王莽,及义败,余众悉降,翁独守节力战,莽遂燔烧之。父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与父俱从都尉行县,道遇贼,隆以身卫全都尉,遂死于难;青亦被矢贯咽,音声流喝。酺见之,叹息曰:“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及乎?”遂擢用极右曹,乃上疏荐青三世死节,宜蒙显异。奏下三公,由此为司空所辟。 (节选自《后汉书·张酺传》)
【注】 永平:汉明帝刘庄在位时的年号,刘庄庙号显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B.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C.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D.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中的“置”含义不同。
B.“甚得辅导之体”和“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经·氓》)中的“体”含义不同。
C.“其尤无状,逆诏书”和“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中的“逆”含义相同。
D.“莽遂燔烧之”和“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遂”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酺先是在南宫给四姓小侯教授明经,后来接受显宗的命令到东宫教授太子,每每看到太子有用度奢侈的地方,张酺就会直言规劝。
B.章帝出巡到东郡后,召集了张酺和他的学生、郡中的掾吏前来会见,以学生身份向张酺行弟子礼,并请张酺讲授《尚书》中的内容。
C.张酺之父在他担任太尉时还健在,有一次他的父亲到他任职之地,正赶上腊日,于是群臣都不上朝,到太尉府庆贺,这些足见张酺的荣光。
D.张酺感叹东郡郡吏王青一家三代忠义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爵禄和赏赐,于是他上书举荐,陈明其事迹,皇帝奏文下达三公,最终王青被司空征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
(2)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
14.张酺为何认为郡吏王青一门忠义?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踏莎行·游凤凰台
刘一止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①,风云气象通寥廓。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②。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注】 ①“二水”两句化用自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②从:听任。教:使。却:助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头两句由远景入题,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在凤凰台上所看到的金陵景象。
B.“风云气象”紧承上句,其中“寥廓”一词为旷远辽阔之意,是词人对所见之景的感受。
C.下片前两句极写六朝古都金陵过去无比繁华,与下句“从教雨打风吹却”形成对比。
D.首尾的景物描写富有特色,先从大处着眼,境界宏大,又有对细节的刻画,格外动人。
16.有人评价,作金陵怀古词者,几乎没有不嗟叹南朝兴亡的,而本词独能超然其外。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写文章时,常常会在文末点明写作缘由,如韩愈在《师说》中就用“ , ”两句点明写作原因,表达了对乐于从师之人的褒奖。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描写了水天相连的景象。
(3)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在历代诗词歌赋中随处可见,或寄托理想,或慨叹人世,或抒送别之情,或激人奋进,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进望海楼楼门,赫然入目的是高5.7米的大型贝雕《帆锚相依》,上书“洞天福地,从此开头”8个大字。这8个大字的题者是著名作家余光中,它们流露出他生前对洞头的一往情深。二至四层的大厅展示洞头的历史、闽瓯民俗风情和相关的海洋知识。步入五层的观景廊,极目鸟瞰:海滩开阔平展,黄沙细柔。南面是国家级中心渔港与半屏山;东面为新老城区,楼宇布局高低不一,但 ① ,富有层次;北面七座大桥横亘海上,连接起八个岛屿;西面一望无际的海洋犹如硕大的蓝宝石,表面镶嵌着翡翠般的群岛、大型养殖网架及片片归帆。
导游驾艇带我们出海,近距离领略洞头的岩奇礁美。离港东去,海浪滔滔,突然,右侧一座岸边耸立的断崖峭壁被我们的目光吸引了。它仿佛被利斧劈掉了一半似的,犹如一扇巨大的屏风雄峙海上。导游将艇慢慢靠近,指着屏面上那些浮雕般凸显、依次展开的景观,向我们 ② 地介绍起来:这是“一帆风顺”“众象吸水”,那是“巨龟负山”“玉帝金印”……仔细看去,它们一个个形象生动, ③ 。这就是目前国内已知最长的海上天然岩雕画廊,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的半屏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你根据文段对洞头的介绍为其写一个旅游宣传口号。要求语言简练,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平衡上,健康的生态系统对来自外界的破坏有较强的自我抵御和修复能力,其生物多样性程度足够高。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其通过光合作用发挥生产有机物质、转化能量、生产氧气、清除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① ,但动物的这种消费不是消极的,( ),进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科学实验证明, ② ,生态系统的创造力就越大。生物多样性在调控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湿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能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 ③ ,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当前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景观单调、地力衰退、病虫害猖獗、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都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有密切的关系。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竞争离不开动物通过消费和自身的积极活动提供的有利条件
B.以消费和自身积极活动为途径给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竞争提供有利条件的是动物
C.动物给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竞争提供有利条件的途径是消费和自身积极活动
D.动物通过消费和自身的积极活动给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竞争提供有利条件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30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30年来,几代航天人将每一步发展战略作为目标接续奋斗,他们直面困难,逐步攻克技术难关。从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完成发射与返回,到2022年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他们最终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以上材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与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押题卷(八)
答案详解
【答案速查】倍速核对 有的放矢
1—3 CDB 6—7CA 10—12BCC 15 D 21 D
【详解详析】查漏补缺 融会贯通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押有所据·押热点素材
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该部分选取有关“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农耕技术”的材料,响应了时代号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符合高考选材特点。
押题指数:☆☆☆☆☆
1. C 【关键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题步骤】
初定位C项对应材料二第2段中的“得益于广开肥源、培肥地力、用养结合的土地利用之法,传统土地越耕越肥,产量越种越高,至迟在汉代,古人就已注重积肥”。
再比对“但我国从汉代才实施广开肥源、培肥地力、用养结合的土地利用之法”曲解文意。
深分析材料中说的是“至迟在汉代,古人就已注重积肥”,可知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已注重积肥,不是从汉代才实施广开肥源等土地利用之法。
2. D 【关键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结构。
【选项分析】A项,“是由传统小农经济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所决定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3段中的“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可知“我国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是“传统小农经济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的表现。B项,“有力地促进了士人和农民两个主要阶层的家庭贫富差距缩小”错误,材料一第3段中说的是“北宋的宋仁宗颁布了劝耕劝读政策⋯⋯使得耕读不仅仅是富裕家庭的追求。士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社会的最主要阶层通过耕与读实现相互流通”,其中“使得耕读不仅仅是富裕家庭的追求”并不等同于“促进了士人和农民两个主要阶层的家庭贫富差距缩小”。C项,“按照空间顺序”错误,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的“两汉时期”“魏晋时期”“唐宋之际”“明清时期”等信息,可知该段落处应是按照“时间顺序”或“历史发展顺序”进行论证的。
临考技巧
推断题的设题类型及解题技法
推断题主要有三种设题类型:通过复句关系考查对文本的透彻理解;通过结论表述考查对文意的推断;根据文本内容,考查对文本中某些发展趋势的预测。
作答推断题的三种突破技法:
1.有复句——若选项用复句表述文本的部分内容,考生需根据文本内容和复句类型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2.有结论表述——若选项中有“由此可见”“说明”“总之”等表述,考生在判断时要注意把握选项中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3.有趋势预测——若选项根据文本内容,用“启示是”“将会”等表示对文本发展趋势的预测,考生在判断时要关注是否能够根据文本内容推断出选项预测的内容。
3. B【关键能力】分析论点、论据。
【选项分析】A项说的是土地的积肥利用之法,可以论证以地力常新壮为特征的土地利用体系;B项说的是天子亲耕,王后亲蚕,表现了我国古代重视农业发展;C项说的是古代先民顺应天时地利,可以论证以阴阳辩证为特征的防灾抗逆体系;D项说的是西汉时就已经有了明确的选麦种的标准,可以论证以因地制宜为特征的良种选育体系。只有B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中国传统农耕技术四大体系的特征,故选B。
4.①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哈尼族先民将农耕技能和经验编成‘四季生产调’”的例子有力论证了“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的观点;②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古籍《说苑》中的记载,有力论证了“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的观点,说明了中国耕读历史的悠久。(每点2分)
【关键能力】分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
【解题思路】题干中的“材料一画横线部分”指明答题范围,“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确定答题方向。通读材料一中画横线的部分,可知该部分内容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举了“哈尼族先民将农耕技能和经验编成‘四季生产调’”的例子,引用了古籍《说苑》中的话语。据此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其论证效果即可。
5.①大力宣传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农耕文化氛围。②弘扬耕读传统,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支懂农业、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③从传统农耕文化中汲取集体劳动经验,发扬协作精神。④充分发挥农耕文化中农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弘扬农耕文化中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畏困难、苦干实干的精神,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⑤从中国传统农耕技术的四大体系中汲取智慧,以精耕细作实现农业与自然的循环永续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关键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解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干中的“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之路上”点明了背景,“应如何利用传统农耕文化及传统农耕技术这座宝库”指明了答题方向,本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总结乡村振兴可以从传统农耕文化及传统农耕技术中吸收的经验和智慧。
第二步:联文本,理思路。从材料一所阐释的优秀农耕文化整体来分析,可概括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一第3段中的“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可概括出答案第②点;从材料一第4段中对于集体劳动和合作精神的论述可概括出答案第③点;从材料一第5段中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可概括出答案第④点;从材料二对中国传统农耕技术的四大体系的论述整体来分析,可概括出答案第⑤点。
第三步:分点答。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
【文章主旨】本文写的是作者探访莫格德哇这个曾经的中心城市遗址的经历,并对探访的过程和遗址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与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化的喟叹和对历史文化遗迹不再的痛心。
押题指数: ☆☆☆☆
6. C 【关键能力】理解作品相关内容。
【选项分析】“主要是因为这些岩石色彩鲜明、纹路多样而清晰,富有生命力”错误,根据文中的“曾经的岩层破碎⋯⋯裸露在了蓝色的天空下面”和“手指滑过时⋯⋯但沙砾在我的指尖粉碎了”,可知作者触摸岩石时产生了无限感慨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岩石所代表的自然与历史的深沉与沧桑。
7. A 【关键能力】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
【选项分析】“文章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错误,根据文章中的“一开始出发”“路蜿蜒向前”“继续上路”“车下到另一道宽谷中”“走到孤山脚前”等内容,可知文章是以时空变化为线索行文的,而不是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
8.①与开头“送行的人强烈建议”和“华尔丹兴奋地说那地方确实值得一去”相互照应。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既使文章的叙述产生波澜,表达更为生动,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增强莫格德哇的神秘色彩,强化其历史地位,引发读者的历史思考,彰显了文章主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关键能力】分析作品重要内容的作用。
【解题步骤】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解答此类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作用的试题,可从结构、内容、表达效果、主题等角度具体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首先,文中叙写大量作者对莫格德哇相关历史的联想的内容在文章后半部分。从结构上看,这样写与文章开头大家强烈建议去莫格德哇的内容相互照应;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上看,文章关于莫格德哇历史的猜想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作者的叙述穿越古今,使得文章产生波澜,表达也更为生动,这样写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主题上看,该部分内容增强了莫格德哇的神秘色彩,强化了其历史地位,同时也能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第三步:组织语言作答。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
9.①莫格德哇作为曾经某个族群的中心,既无史籍记载,也没有民间传说提到,这使“我”产生巨大的历史喟叹。②莫格德哇这个曾经某个族群的中心,只留下这么片平地和一道残墙,不由得令人感叹与惋惜。③莫格德哇曾经的古墓也早已被人盗掘一空,只能偶尔见到一点破碎的陶片,这令“我”感到无比痛心与遗憾。(每点2分)
【关键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究作品意蕴。
【解题思路】题干已经点明要求探究“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而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因此需要找到前文中“我”抒发情感的相关语句,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文中的“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比唐代还早的以前⋯⋯史籍无载⋯⋯民间传说中也没有关于此地的遥远记忆”,可分析得出第①点;根据文中的“我在意的是,莫格德哇,这个曾经的某个族群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心,就留下这么片平地,和一道残墙”,可分析得出第②点;根据文中的“这些深坑就是曾经的古墓,但早已被人盗掘一空了……面前的墓葬却空空如也⋯⋯除了偶尔见到一点破碎的陶片”,可分析得出第③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词语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①明经: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②南宫:指洛阳宫殿。③掾吏: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④太微:古代星官名,可指朝廷或帝皇之居。⑤雒:古都邑名,今河南洛阳。⑥正腊:指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因这一天为腊日,故称。
实词 ①相难:相互辩驳。②无状:无礼。③案:依照。④祯祥:吉祥的征兆。⑤燔:焚烧。
10. B 【关键能力】文言断句。
【选项分析】从语意来看,“王者法天”意为皇帝应该效法自然与天道,语意完整,“荧惑”是“奏事太微”的主语,故“荧惑”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从结构来看,“通下问”“知外事”的结构相对应,“知”前是断点,据此排除C项。
11. C【关键能力】理解文言实词。
【选项分析】A项,前者意为设置,后者意为放弃、丢下。B项,前者意为规则,后者意为卜筮的卦象。C项,前者意为违逆,后者意为预料,含义不同,选项表述不正确。D项,两者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12. C 【关键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解题步骤】
初定位 C项对应文本一中的“为太尉,父尚在,酺每迁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酺父寿”。
再比对“于是群臣都不上朝”曲解文意。
深分析 文中的“罢朝”应是指退朝后,不是不去上朝。
13.(1)张酺担任东郡太守,刚到任就提拔贤能之人的后代,打击强横有权的人,赏赐清楚,东郡上下严肃谨慎。
(2)我认为刺史就职满一年,可以让他按照旧例奏事,询问州中的风俗。
【关键能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评分标准】(1)关键词“下车”“贤后”“肃然”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视事”“岁”“如”各1分,句子大意1分。
临考突破
翻译题要译对关键词
翻译第(1)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对“贤后”的理解,考生容易将之误认为“有贤能的后辈”,实则不然。根据后文中的“青从此除步兵司马。酺伤青不遂,复举其子孝廉”和文本二中关于王青一家三代的故事,可以推断出这里的“贤后”指的应是“贤能之人的后代”。
14.①祖父王翁起兵攻打王莽,失败后守节不降,被王莽用火焚烧;②父亲王隆在陪同都尉巡视时遇到贼人,为护卫都尉而死;③王青在护卫都尉战斗时,被箭射中喉咙。(每点1分)
【关键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可知,此题要求分析张酺认为“王青一门忠义”的原因,由此可锁定答题区间为文本二。分析文本二内容可知,应从王青的祖父王翁、父亲王隆和他自己三个人的角度回答,然后对三人的忠义行为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文本一:张酺,字孟侯,祖父张充与光武帝是同学,光武帝即位后,(派人)探访张充,张充已经去世。永平九年,朝廷下诏为樊、郭、阴、马四姓子弟开办学堂,设置教授《五经》的学官,张酺在洛阳南宫教授明经。皇帝命张酺入东宫教授皇太子,太子居室中时常使用奢侈物品,张酺没有不直言规劝的,(于是)特别被看重。显宗认为张酺教授皇太子学业,特别符合辅佐引导的规则,章帝即位,张酺出任东郡太守,皇帝赏赐他三十万钱。元和二年,皇帝到东面巡视,亲临东郡,请张酺和他的学生以及郡中的辅助官吏一起在官署中会见。皇帝先向张酺行了弟子之礼,请张酺讲授《尚书》中的一个篇章,有时让尚书令王鲔与张酺相互辩驳,皇帝非常高兴,然后张酺行君臣之礼,(得到的)赏赐特别丰厚。张酺担任东郡太守,刚到任就提拔贤能之人的后代,打击强横有权的人,赏赐清楚,东郡上下严肃谨慎。王青从这时候被授任步兵司马一职。张酺为王青的不顺遂感到难过,又举荐王青的儿子为孝廉。张酺调任魏郡太守时,百姓流着眼泪站满道路为他送行。和帝初年,张酺进言说:“我听说皇帝应该效法自然与天道,荧惑星向太微星奏事,所以州牧刺史要入朝向皇帝奏事,这样皇帝才能通晓下面的情况,知道外面的事情。几十年来,深感这种方法特别繁杂,所以当时就停下来不让奏事,现在于是把这作为旧例。我认为刺史就职满一年,可以让他按照旧例奏事,询问州中的风俗。事情能够听说看到,对所有职务都按照标准考核政绩,有意上奏告发以及自我检举的人,特别奖赏他们。那些行为特别无礼,违逆诏书的,施行罪罚,希望警诫其余的,命令他们各自恭敬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职位,如此才能消灭贪婪邪恶、阿谀逢迎之人。”张酺担任太尉,章帝下诏让射声校尉曹褒依照汉朝旧有的礼仪制定汉礼,张酺认为曹褒制定礼仪没有突出吉祥的征兆,有些类似异常的征兆的礼制,就上书说:“曹褒不被按律诛杀,就没有办法杜绝毁坏事实、扰乱道义的途径。”张酺担任太尉时,他的父亲还健在,张酺多次调任后,才到了一次雒地。他的父亲来到雒地,恰逢腊日祭祀,王公大臣退朝后,都来庆贺岁末,捧着酒送上,祝张酺的父亲长寿,(众人都)特别欢乐,没有不称赞张酺的荣光的。
文本二:东郡郡守属官王青,他的祖父王翁曾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打王莽,等到翟义失败,剩下的人全部投降,只有王翁独自坚守气节努力奋战,王莽就用火焚烧他。他的父亲王隆,建武初年担任都尉功曹,(当时)王青是小史。他与父亲都跟随都尉巡行县里,路上遇到贼人,王隆用身体护卫保全都尉,于是自己遇难;王青也被箭射中咽喉,声音嘶哑。张酺见到王青,叹息道:“怎么能一家忠义却得不到爵位奖赏呢?”张酺就提拔任用王青为极右曹,然后上疏举荐王青一家三代以死守节之事,应该使王青受到特别的赏赐。奏文(由皇帝)下达给三公,王青因此被司空征召授予官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 D 【关键能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选项分析】“又有对细节的刻画,格外动人”错误,词的开头“二水中分,三山半落”与结尾“月明满地天无幕”的景物描写都是从大处着眼,并没有对细节的刻画。
16.①上片词人自许少年新诗,明言不为伤春,舍弃了金陵怀古词悲时伤春等主题,表现了词人宽广博大的胸怀,体现出词人的意气风发。②下片词人虽遥怀六代繁华,但又笔锋一转,写自己与友人携酒欣赏月色,皓月凌空,辽阔天宇,更添超然之气。(每点3分)
诗歌译文
秦淮河因白鹭洲分为两支,三山远得若隐若现,风云气象尽显空旷高远。少年怀古写就新诗篇,不是凄凉忧愁的伤春之作。六朝的繁华盛况,只是一时的宴饮欢乐,已听任风雨吹打消逝。和你带着酒依靠着栏杆对饮,月光明亮洒满地面,夜空高旷没有遮挡。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1)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五、六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解题题眼】(1)应把握住“古人写文章时,常常会在文末点明写作缘由”“表达了对乐于从师之人的褒奖”这两处关键信息;(2)应把握住“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了水天相连的景象”这两处关键信息;(3)应把握住“酒”“诗词歌赋”“或寄托理想,或慨叹人世,或抒送别之情,或激人奋进”这三处关键信息。
【易错字】(1)贻。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18.①错落有致 ②如数家珍 ③栩栩如生(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关键能力】正确使用、书写成语。
【解题步骤】
第①空
看语境 根据前文中的“楼宇布局高低不一”和后文中的“富有层次”,可知此处是想说新老城区的楼宇高低交错。
思成语 故此处可填写有高低交错之类的意思的成语,如“错落有致”。错落有致:形容事物交错纷杂,别有情趣。
第②空
看语境 根据后文中的“这是‘一帆风顺’‘众象吸水’,那是‘巨龟负山’‘玉帝金印’……”,可知此处是想说导游对介绍的景观非常熟悉。
思成语 故此处可填写有对介绍的事物很熟悉之类的意思的成语,如“如数家珍”。如数家珍:如同点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形容对讲述的事物非常熟悉。
第③空
看语境 根据前文中“众象吸水”“巨龟负山”等叙述和横线前的“它们一个个形象生动”,可知此处是想说屏面上的浮雕看起来十分逼真。
思成语 故此处可填写有形象逼真之类的意思的成语,如“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9.右侧岸边耸立的一座断崖峭壁吸引了我们的目光。(4分)
【关键能力】辨析并修改病句。
【解题思路】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一座”应放在“断崖峭壁”前;二是主客颠倒,“被我们的目光吸引了”应改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20.示例:海上明珠岛,世外桃花源。(4分)
【关键能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解题思路】题干中已明确提出答题方向“写一个旅游宣传口号”,且要求“语言简练,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解答此题,要明确拟写宣传口号的注意事项。首先,形式上要工整对照,内容上要突出主题,手法上要考虑修辞;
其次要注意押韵,结构简明醒目,语言简练通俗,能吸引读者。明确了拟写宣传口号的注意事项后,结合文段中对洞头的介绍即可作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1. D 【关键能力】语言表达连贯。
【选项分析】根据前文中的“但动物的这种消费不是消极的”和后文中的“进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可知括号内要说的是动物消费积极的方面。阅读四个选项,A项强调的是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竞争;B项强调的是动物这一消费主体;C项强调的是动物给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竞争提供有利条件的途径。A、B、C三项均与后文主语不一致,只有D项与后文主语一致,强调的是动物消费的积极方面,且与上下文联系紧密。故选D。
临考技巧
句子衔接题如何快速作答?
注意分析选项以及选项和上下文的关系,运用排除法:
①看选项代入原文段是否出现语病;②看选项和上下文在句式上是否一致或存在对照关系;③看选项感情色彩和文段内容是否协调;④看选项和文段陈述对象、话题是否一致;⑤抓住关联词,分析选项内部以及选项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22.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 ②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丰富 ③如果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每处2分,意对即可)
【关键能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解题步骤】第一步:分析语境,补写答案。第①处,根据横线后的“但动物的这种消费不是消极的”,可知横线处所填内容与“动物”“消费”有关,再结合横线前说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可知此处说的是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消费者,故可填“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后文中的“生物多样性在调控大气层成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再结合横线后的“生态系统的创造力就越大”,可知此处说的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创造力的关系,故可填“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丰富”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横线前的“据科学家估计”,可知此处应填的是科学家的某种假设,前文说能供给人类自由呼吸的氧气主要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后文说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消耗殆尽,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如果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之类的内容。
第二步:通读全文,检查答案。补写语句后,应再次通读全文,检查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四、写作
【高频主题】青年成长·确立目标
【题目解读】本题为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谈启示,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抓取关键信息立意。材料着重讲述了中国航天人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最终书写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篇章。“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航天梦的细化,明确了每阶段的目标,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围绕明确的目标来立意,同时还应注意实现目标也需要为之不懈奋斗。行文时应从自身体验出发,切忌泛泛而谈。
【审题关键】①30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②30年来,几代航天人将每一步发展战略作为目标接续奋斗,他们直面困难,逐步攻克技术难关;③他们最终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作文立意】
①确立目标,向着目标前行;②实现目标需要努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