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关网站看到高州2023年工作安排,涉交通、教育等方面:
(一)着力推进制造业当家,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培大扶强制造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抢抓省聚焦制造业、大抓制造业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上,把制造业家当做大做强。高标准推进制造业当家攻坚行动,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全力打造“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拿出新招,精准发力,出台“一业一策”政策措施,推动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金属制品、轻工纺织等主导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聚力打造新能源、大数据、智能制造、电子与信息、安全应急与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优质企业,重点培育年主营业务超亿元的制造业骨干企业。 推动天洲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园、中力恒年产5万吨铝型材、禽畜屠宰冷链加工产业基地等投资超亿元项目达产达效。推进乐天高新科技产业园、金山装配式建筑、福岛玩具有限公司玩具厂、海王医药健康物流园、鸿大碳基环保科技产业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加快建设。大力扶持一批基础好、潜力足的本土制造业企业深耕主业、增资扩产,让一批骨干企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工作力度。
做大做强园区支撑。园区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建设“一园多区”,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持久长跑,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加快构建支撑高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平台。把握“金石茂”一体化发展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金山工业园。进一步明晰“一园多区”产业定位,全面完善产业、空间、安全等规划,大力推动政策、资金、用地指标优先向园区汇集。加快金山、城东工业园路网、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补齐功能短板,优化园区功能。 推动金山工业园南联茂南汽车产业园、西接石鼓工业园。加快金山工业园扩容,向南征地500亩、向西征地1500亩。推进城东、蒲康、石鼓工业园申报省产业园扩园。加快谋划建设城东工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名城。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在蒲康、银岗垌等工业园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实施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改革,在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中将亩均增加值、亩均投资、亩均税收列为重要指标,提升工业用地产出效益,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大抓狠抓招商引资。高州发展的“源泉”在招商,出路在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招大引强专项行动,选优配强招商力量,大力开展领导带头招商、乡贤招商、全员招商、全域招商。持续优化产业招商“一张图”、招商项目“一个库”、招商手册“一本通”。坚持以商招商,依靠本地企业乡贤吸引外地企业投资,内外合作实现共赢;坚持以链招商,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引进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坚持以园招商,把“一园多区”作为招商引资平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优势引进项目。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狠抓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建立健全招商考核机制,将项目的落户、开工、投产全过程纳入考核内容,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二)着力扩大消费和投资,充分释放内需潜力
大力抓项目扩投资。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形成大抓项目、真抓项目、实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实施总投资570.68亿元的重点项目104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02.73亿元。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配合推进投资90亿元的阳信高速高州段45.23公里建设,打通北部山区镇高速出入口。谋划省道280线长坡至马贵段扩改。推动县道821线南塘至长坡段升级改造。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危旧桥升级改造等工作。加快水电能源设施建设。 持续抓好农村集中供水巩固提升、红荔水闸水轮泵引水、鸡公河分界镇段河岸等项目建设。配合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先行段、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茂名-云安项目高州段建设。推进110千伏荷花、南塘、曹江输变电工程以及配网基建项目建设。
做深做实项目前期。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抢抓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省专项资金,谋划储备一批利长远、惠民生、强基础的项目,为高州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设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积极谋划包装,着力提升项目前期深度和成熟度,做到可以招标的程度,切实提高项目资金争取成功率,在项目用地、用林、用能等要素方面获得上级更多支持,有效解决项目开工难、资金支出慢等问题。
(三)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切实保护耕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统筹抓好垦造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全力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深入推进“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建设香蕉、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申报生猪、蛋鸡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生活有奔头。毫不放松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力守好“米袋子”、护好“菜篮子”。 推进温氏二期、海源农业、生猪跨县集群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实施罗非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抓好“田头智慧小站”建设。持续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绘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用好“一四五”工作法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思路,坚持不懈推进“县一片、镇一村、村一组”,带动全域全面乡村振兴。高标准建设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带。加快建设北部环库生态示范带,抓住阳信高速即将通车的机遇,推进山区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整合中部近郊农旅示范带、东部高凉文化示范带,结合高凉墟项目建设,打造城乡融合、以城带乡的高水平“鉴江印象”示范带。培育乡村振兴“微动力源”,因地制宜发展自驾露营、亲子研学、精品民宿、摄影创作等新业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村庄“洁化、绿化、美化”。统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规范农房建设管理,促进乡村风貌提升。严格执法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两违”行为。
增强镇村发展活力。扎实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抢抓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机遇,强化集镇联城带村功能,引导各镇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镇域经济。 鼓励各镇深化美丽圩镇建设,重点把长坡、曹江、石鼓等镇打造成美丽圩镇示范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城镇化率。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打造更多农村“三变”改革案例,积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质扩面,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旅游精品景区。旅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把握旅游新趋势,跳出单一“打卡式景点”产品供给,挖掘历史、农业、地理、文化方面的特色资源,打造具有记忆点的地方旅游品牌。 加快建设包茂高速茂名服务区荔枝文化园、大唐荔乡浮山碧道、潘茂名故里、仙人洞大景区以及冼夫人文化、马贵摩天草甸运动特色小镇,做好旅游配套服务,增强景区吸引力。推动玉湖、杏花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村村有特色、镇镇有品位”的农文旅融合项目示范点。
(四)着力加快城市建设,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对接茂名“两轴—两个圈层”谋划城市新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道路先导、功能先配”,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城南新区,完善道路、学校、公园、市场等配套设施。 配合茂名推进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红旗北路北延线高州段建设,启动潘州大道北征地工作,推动城市“南联”茂名中心城区。持续推进“三环九射十三联”大路网建设。启动国道207茶亭至石仔岭穿城段改线、金石大道征地工作并加快建设,尽快形成主城区“外环”。加快建设迎宾大道,升级改造省道280线包茂高速曹江出口至山美段,提升城区入口形象。启动建设凤凰东路、岭南大道、金榜中路,不断优化畅通城区道路“毛细血管”,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加快宝光通川大道以北片区开发建设,推动城市“北延”。
加强城市经营管理。抓好老旧公产房、废旧厂房的修缮、改造和活化利用,提升老城区品质。 加快南华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将中山路打造成为历史风味浓厚的示范街区。推进鉴江两岸城区段综合改造,打造具有历史文脉特色的“一河两岸”城市精品空间。 全民共创、全力冲刺、全域推进,争创广东省文明城市。常态化开展国家卫生市创建工作。加强高速公路出入口及通往城区沿线整治提升。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加快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
(五)着力建设绿美高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推进绿美高州建设。实施绿美高州生态建设“六大行动”,高质量完成水源林建设和新造林抚育任务。 启动学砚湖公园、佛子岭公园、凤凰岭公园、城东公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化美化水平。持续优化生态廊道、绿道、碧道、古驿道,推进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建设。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强化生态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攻坚小东江白沙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高州水库集雨区生态保护和植被修复。完成石古垌泄洪渠、南关河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城乡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建设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并加强运维管理。
深化绿色低碳转型。管控“两高”项目,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项目,增量存量并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地面集中式等光伏发电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建造。积极探索碳交易,推动绿水青山有效变现。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六)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在提速办事效率上下功夫。落实茂名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部署,逐项对照营商环境核心指标,以政府工作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压缩企业群众办事时限。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集中审批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加快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在强化要素支撑上下功夫。加大“五未”土地处置力度,对闲置土地、产业低效用地进行整治,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在构建更有温度的亲清政商关系上下功夫。深化企业服务官制度,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对企业“无事不扰、难时出手、有呼必应”,多想“怎么办”、少说“不能办”、全力“尽快办”,让投资者安心投资、顺心办事、舒心创业。
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定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目标,推动国企提高经营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自我良性循环发展。鼓励市属国企加强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学习借鉴先进技术、成本管理、考核机制,千方百计增强竞争力。支持市属国企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依法依规参与投资实体经济、城镇建设、文化旅游、自然资源等领域项目,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园区开发、配套运营等重点任务,增强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
加强财源建设。财源建设是经济工作的根本。做好增收文章,重点抓好“田、地、矿、砂”收入,抓紧抓好“产、营、税、费”收入。做好节支文章,建立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全力保障刚性支出和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培育壮大税源,扶持纳税大户,引导建筑业发展壮大,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七)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民生“关键小事”作为政府“头等大事”,倾力办好省、茂名和市年度十件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 启动福月岭纪念园、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巩固学前教育“5080”攻坚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持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教师学习培训提升。开足、开好思政课。 加快迁建市八中、榭村小学,扩建市七中、市二小、茂岭小学、南关小学、坡心小学,启动市五小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试点优化整合“麻雀”学校。加快推进市职教中心建设。支持办好市教育综合发展促进会。
推进健康高州建设。认真落实新阶段防治各项举措,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支持市人民医院建设省高水平医院。加快推进市中医院南院区内科大楼、基层卫生院补短板等项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互联网医共体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繁荣文体事业。深度挖掘、开发和利用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荔枝文化等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区域文化品位。推动木偶戏、木刻画、玉雕、八音锣鼓等民间艺术传承发展 。推进市体育中心建设。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和日常维护工作。 推动观山、南宫岭、冼太庙—潘州公园历史风貌区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