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同山东省省长郭树清签署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全力塑造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合作协议。
山东省品牌建设大会
山东省质量工作会议
工业产品执法检查
农资产品执法检查
锅炉安全检查
压力管道安全检查
编者按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质量效益上来。李克强总理对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作出批示: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政策引导,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积极推进“山东质量”、“山东品牌”、“山东标准”建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山东省质监局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大力转变工作理念,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积极推进标准、质量、品牌建设,开拓新思路、创新新举措、提升新动力、发展新优势,面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经济发展,有效服务全省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 刘天娇 王代路 本报记者 朱文达
“企业发展要发扬工匠精神,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说到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提到张瑞敏先生当年用大锤砸碎不合格冰箱的故事。30年来,没有过时。我们每个企业都要有这种精神。精心打磨,十年磨一剑,做细做精每一道工序、每一件产品,踏踏实实把产品和服务做好。”6月16日的山东省品牌建设大会上,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在讲话中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重点强调,现场参会的1200多家企业代表反响热烈。
品牌建设的基础是质量的积淀,提品质才能创品牌,通过提升质量水平实施品牌战略,山东省推出了海尔、海信、潍柴、浪潮、东阿阿胶等一大批品牌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能代表该省制造业水平的企业和产品;树立了阳光大姐家政服务、青岛港装卸服务、昌邑环卫服务等一批服务业品牌单位,培育了山东圣丰种业、银香伟业等一批农业龙头骨干品牌企业。品牌战略在提升“山东制造”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山东设计”、“山东标准”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一直把质量品牌和标准化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作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山东省深刻认识质量工作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意义,坚定不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努力走在全国前列,并将质量强省工作与实施品牌战略工作有机结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省市县都相应成立了协调机构,搭建了有效的质量强省战略推进载体,形成了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品牌建设和质量共治的格局。新形势下,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山东省认真落实国家的部署要求,把加快质量品牌提升、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把质量强省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进行重点部署,品牌和标准化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用“山东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升级
早在2013年,山东省提出了“加快标准化工作由基础性向引领性,由单一性向公共性、可推广性,由产业技术领域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转变”3个转变,把打造符合山东实际、突出山东特色、体现山东水平、引领山东发展的“品牌标准”作为新时期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点任务,在全国率先提出“山东标准”这一区域标准化理念。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山东标准”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至2020年,政府治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现代农业与农村综合改革等29个领域,共1500项标准建设任务,实现从抓标准工作到推动“山东标准”建设的战略转变,用“山东标准”国际化带动山东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之后发布的《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16号文件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划至2020年,全省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节能标准全覆盖,90%以上的能效、能耗限额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省已制定能覆盖18个行业的能耗限额标准42项,其中有26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增长的标准化需求,山东省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深入推进“山东标准”建设工作。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提升“山东标准”建设水平的意见》,今年6月上旬,山东省质监局发文全面部署“山东标准”建设行动计划,以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实现“十三五”山东标准建设良好开局。按照计划,该省将实施标准化“万千百十”项目提升工程,即“万项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工程、“千项地方标准”管理提升工程、“百项先进标准”引领工程、管理提升工程、“十项国际标准”示范工程;提升“山东标准”建设水平。具体实施中,鼓励第三方标准化服务组织开展企业标准分析,促进企业标准水平提升,并组织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国家试点工作;组织修订的《山东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中,明确了推荐性地方标准制定范围,优化推荐性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加强标准立项论证、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审查发布的管理;认真落实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重点在该省优势主导产业领域,依托各类产业聚集区,培育一批标准创新联盟,推动企业联合制定一批高水平的联盟标准,围绕该省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形成一批技术指标领先、示范作用强的国际标准,打造以技术标准带动装备制造业与标准输出、实现产品或装备“走出去”的典型。
同时,该省积极开展“标准化+”战略行动。通过培育一批国家标准、建设一批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积极对接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等,逐步提升标准建设水平。该省发布地方标准2989项,标准化不断从生产领域向贸易、服务领域延伸,从经济层面向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政府管理层面拓展。截至目前,全省共主导和参与制定ISO和IEC国际标准6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9935项(居全国第三位);承担国际和国家级标准化技术组织51个;建设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644个(总数居全国第一)。
为强化标准实施和监督,山东省质监局加大标准宣贯培训,建立实施新闻发布和重要标准发布两项常态化机制,加强强制性标准和重要推荐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探索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强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社会监督和信用约束。把标准化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把质量品牌和标准化纳入省委党校和行政学院必修课。这些保障措施,为“山东标准”建设行动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标准技术和服务支撑。
在山东,随着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和登记制度的取消,在全国率先修订了标准化管理地方性法规,全面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启动了团体标准试点工作等一系列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深入,山东省的改革进程走在了全国前列,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释放了改革红利,受到了企业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用质量品牌打造竞争新优势
“用3~5年的时间,推动4万家中小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以提升标准、质量、国际认证为基础,培育1000个以上名牌企业和产品;重点打造100个以上知名品牌标杆企业和产品;树立10大行业、10个区域和10个质量强市品牌。”近日印发的《山东省质监局关于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推进“万千百十”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明确了上述总体目标。
“‘万千百十’行动将成为重要抓手,以着力提升山东质量供给水平、山东品牌发展水平、山东标准建设水平,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推动山东迈入质量时代。”山东省质监局局长张宁波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全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现实需求,该局始终高举质量发展大旗,努力建设“法治质监、科技质监、服务质监、廉洁质监”,大力实施“山东质量”、“山东品牌”、“山东标准”三大战略,坚持走“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信誉保证”质量发展之路,积极构建“大质量、大标准、大质监”发展格局,全力推动质监工作实现“向监管型质监、向服务型质监、向宏观质量管理”的转变。在此质量工作理念的指导下,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将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夯实基础与提档升级相结合、有效引进与高效输出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激发企业提升质量和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更好发挥质监部门职能作用,依法加强管理和服务,综合运用市场、行政、技术等手段,推动质量品牌提升。不断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建设,为质量品牌提升提供坚强技术支撑,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引进来”力度,提高国际先进标准和管理方法的适用性,加快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快“走出去”步伐,以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信用保证,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培育对外经济新优势。
张宁波表示,通过实施加强技术基础建设、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加强质量指标体系建设等措施,通过“万千百十”行动的开展,山东省质量供给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山东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标准化+”效应进一步凸显,质量品牌和标准化在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动能转换、服务优进优出、提升消费品质和推动重大装备、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用质量品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一首《沂蒙山小调》,唱红了革命老区沂蒙。作为革命圣地,沂蒙山区迄今还留存着孟良崮战役遗址等革命战争遗迹。如今,地处沂蒙山腹地的山东省蒙阴县,通过“红”“绿”融合、“景”“村”共建、品牌拉动、产业联动的理念进行品牌创建,以孟良崮战役红色教育为核心的红色教育旅游景区被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命名为“全国沂蒙红色教育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我国红色教育示范区树了第一个标杆。
“2012年4月申报,12月获批筹建,2013年12月正式通过验收。”蒙阴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自蒙阴县以“开展红色教育,弘扬沂蒙精神”为主题,确立整体品牌形象、主体概念和发展理念,统一编制开发、建设及发展规划,加强质量体系与品牌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产业群,创建了“山东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全面使用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组数据显示,孟良崮景区2015年比2014年接待量上升20%,高峰时期日平均接待量达1.5万人次;沂蒙六姐妹纪念馆上升5%,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2015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对区域品牌价值进行测评,蒙阴孟良崮战役红色教育旅游景区品牌价值为97.81亿元人民币。
与蒙阴“全国沂蒙红色教育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同样逐步成长为区域品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还有另一个“第一”——日照东港“全国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该示范区是质检总局批准的第一个农业综合类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项目涵盖水产品、蓝莓、绿茶、桑蚕4大特色农业。“自2012年以来,通过对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基本实现了区域质量提升和产业品牌聚集,并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带动作用。”该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涵盖面积1.73万公顷,覆盖7个镇街道,涉及40余万人口。拥有美佳、荣信、佳食、北极春、北叶青、御海湾、天汇、天诚、海通等全国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区域内已有“全国有机绿茶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山东省优质水产加工品生产基地”3个区域产业品牌,绿茶、生丝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了解,东港区近年来大力实施“品牌东港”和“质量强区”战略,聚集4大特色农业,不断完善扶持配套政策和措施,依托“全国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开展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发掘、创建出独具特色的农业知名品牌。仅2015年,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1847公顷,4大特色农业实现产值135.87亿元,同比增长18%。
成效日益凸显,使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成为推进区域带动战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山东省围绕实施质量强省及名牌战略,结合该省实际,注重挖掘产业优势,打造全国区域标杆,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推动了山东区域品牌建设。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共组织了覆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20个园区申报创建,国家批准筹建11个园区,批准命名6个园区。青岛城阳区“全国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烟台蓬莱旅游度假区“全国海滨度假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临沂临沭县“全国复混(合)肥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园区建设成效明显。至此,区域品牌与产品、企业品牌形成多层次品牌发展结构,品牌带动效应日益增强。这也是山东省质监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要求,特别是按照郭树清省长提出的“要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及名牌战略,加强企业标准、计量和质量管理,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山东设计’、‘山东标准’的转变”的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名牌带动战略实施的硕果。
目前,山东省正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为重点任务,充分发挥质监部门计量、标准、认证、检测、质量、品牌建设的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和综合职能,在全省开展质量品牌提升工程,通过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信誉保证等工作措施,促进质量提升,引领品牌消费,实现“供需相向匹配”的新经济结构,增加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打造质量品牌发展新优势,塑造山东质量品牌综合形象,全面推动山东迈入质量品牌时代。
用质量元素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月22日,山东省质监局印发的《2016年全省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中,以“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为主题,以增品种保障基本消费、提品质增加优质消费、创品牌满足高端消费为主攻方向,坚持整治、提升、创新三管齐下。此次结合省情实际全面启动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是山东省质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质检总局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质量升级“攻坚战”,提高消费品供给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
“质量提升行动着力解决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质量问题。补齐质量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改善消费产品结构,提振消费市场信心,努力构建消费升级与供给改革良性互动格局,来推动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跃升,增强内需消费拉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持久动力。”张宁波告诉记者,山东省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以提升消费品质量、改善消费品供给结构、满足不同层次质量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目标,每年选定一批题目分级实施、分类操作、压茬滚动、渐次展开,不断扩展消费品质量提升覆盖面,促进重点消费品提升一批标准水平、攻克一批质量瓶颈、创立一批市场品牌、逐步树立“好品山东”形象。2016年该省质量提升重点是实施“12345”工程。“1”,即依托“万千百十”一个计划,加强企业质量管理;“2”,即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同线同标同质两个工程,提高消费品质量水平;“3”,即选择3种产品开展质量比对,推动电饭煲、电磁炉、豆浆机冲击国际领先水平;“4”,即对社会普遍关注、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成品油、电热食品加工设备、校服、家具4种产品开展专项提升,促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5”,即推动5个产业聚集度高、社会影响大的重点区域开展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区域性质量水平。
“目前接触到的是对本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状况的常规调查,我们一直把质量视为生命,但技术上的局限也希望借此机会引起政府关注,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质量。”对于该省某儿童玩具生产企业经理的上述诉求,辖区质监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开展调查工作,并着手建立消费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档案,分析查找影响产品质量的深层矛盾和关键症结,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这也是此次质量提升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山东质监系统将集中组织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示范创建活动”等9项重点活动,搭建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的载体。
围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6月初,山东省政府出台了新的《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省长质量奖告别“终身制”。据悉,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发展方针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山东省大力实施质量强省和名牌战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山东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办法》明确指出,作为山东省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评选周期由1年调整为2年,表彰单位由不超过10家调整为5家,而评选范围则由以工业为主扩展到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同时,《办法》明确要求获奖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省长质量奖称号用于产品宣传,并设置退出机制,“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不稳定,单位产品连续2次经省级以上质量监督抽查判定为不合格的,或出现重大服务质量事故”等12条“红线”,一经踩踏将被撤销奖项。
“正如郭树清省长在品牌建设大会上讲的,‘我们要认识到,品牌建设的主体始终是企业,好的品牌不是政府和非政府机构评比出来的,是企业在市场上拼搏出来的。有一句俗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质量的评价工作也是如此。”对已出台的新《办法》,山东省质量强省及名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省长质量奖的设立是为了提质量、促转调、激励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推进企业持续提升质量,引导企业用品质赢得市场和掌声,而不是凭借奖项一劳永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