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评论
苗洪 ┃ 步钊诗歌解构:
想象的循环与真实的思想
.
我没有说出的你已完全明白,
我说过的,你要,彻底,忘记……
——步钊
.
序言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步钊的诗歌称之为“沉重的神话”。步钊诗歌是一种写实与想象结合的产物。在他为我们在诗行里展开一幅幅关于人类安居于田园间的风情与安逸的和谐画卷时,并没有忘记提醒我们生活当中那些纯属想像,但是我们却能深深感受到的元素。这是步钊诗歌艺术一个明显的特征。那些来自想象中的真实感觉能够在并不唐突的衔接中跃然纸上标志着步钊诗歌的稳建与结构的衡定状态。一个诗人单纯写实并不是目的,最主要的是能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营造出仅仅属于诗歌的想象空间。我们不知这些想象的元素是否属于一种虚构的空间。基于现实中的想象元素是步钊诗歌理性的上升。一个诗人最难得的就是在诗歌书写中导入那些能够为他人提供理论依据的东西。实际上步钊在诗歌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具有特别重要学术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主张的非虚构文学,是否还允许理想主义及其想象的存在?当冲突来临,诗人如何进行关于人类自身命运及理想的写作?在一个想象共同体的空间里,我们本土诗人又如何理解民族与宗教信仰的冲突?这些被称为理论依据的东西其实是促成一个诗人诗歌理论思想的建构可能,也为社会评论诗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概念性指导与启示。
实际上自古以来,我们记住的诗歌很少,往往是一个诗人的理性成份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也就是概念领先的道理。我们可以不记住勃朗宁夫人一生所有诗歌中的任何一句,但是我们知道她是写唯美爱情诗歌并且是十四行诗的诗人就行了。在这个认知过程中,爱情诗歌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成为勃朗宁夫人诗歌创作过程中具有理论成份的元素。甚至于也可以这样说,我们对所有诗歌的记忆都不在那个诗歌的具体内容之中,而是那个诗人写作的依据。而在我们回头阅读步钊诗歌的时候,这肿隐藏于现实中的想象元素就是其诗歌的理论彰示。
备注:本论文经征得同意,引用了公方彬老师关于思想的若干文字及其其他关于知识的文献,谨表示致谢!
1看得见时间存在的文本
在本次百名评论家评论步钊诗歌的活动中,组委会一共提供了他的十首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作为评论的诗歌。我作为评论者之一,感觉步钊30年来的诗歌创作其实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创作状态与方针。步钊的诗歌与其他诗人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关于阐述关于想象的循环与真实的思想方面显得尤其突出。我曾经和著名诗人郝书许聊起过步钊的诗歌。从叙事结构来看,既有于坚式的全景布局,又有雷平阳式的世界作案现场的聚焦式布局。但是,从诗歌的主题思想来说,则就是完全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思考与体现过程。步钊诗歌的主要特征就是,在诗歌思想的展示与形成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对于历史某一截面的分析。他并不希望通过在公众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事件及原型中阐述及分析历史或现代社会中关于价值的沉沦及其往复的循环过程,而只是在一个近乎闪回式的记忆场景中衔接起关于历史及现代的思考。他特别重视那个关于现代文明与人生哲学关系的阐述。
步钊的诗歌是一个能够看得见时间存在的文本。在他的诗歌《途中》除了明确的证明了时间在步钊诗歌中的存在之外,还导入了与时空有关的思想,灵魂,道德,价值,循环,轮回,遗忘,信仰,寂寞等方面的议论。而实际上,我们这篇评论建构的基础也正是因为这首诗歌的启发。
有一些时间和空间
是我们共同拥有的
就象空气和水
总能在漫不经心的一刻
进入思想和灵魂
但我并不在乎什么
我只是行走着
在一些繁琐的劳动和真理之间
找出它们持之以恒的联系
从一棵苗到一株树
倾听先哲的声音
把那些陈年旧事随手抛弃
至于河水将流向何处
我可以不闻不问
只一心一意
关注自己寂寞的事业
然而总有一些时间或空间
是我们共有的
总有一些面具或趋势
我们无法遗忘与确定
这样告诉你们并不意味着
我早已洞察一切
我只是坚定地
走自己的路
顺便收集阳光和雨水
但是,我们在这首诠释时间的诗歌中,却只能看见时间的过去时及现在时,而看不见关于未来时间的存在。在诗歌中,以事物的循环属性为基础,将历史,现代及未来融为一体是步钊诗歌关于时间展示的主要特征。因此,从这方面来说,历史的结束,现代的开始,未来的未知性是步钊诗歌关于时空体验的认知升华。“该开始的已经开始,该结束的未必结束”在关于这一想象的循环构建过程中,步钊在诗歌《一些人在大地上穿行》中作出了了极其细致的描述及刻画:
一些人在大地上穿行
一些鸟儿在天空飞越
一些再见却是再也不见
一些相逢就是永不重逢
一些话语出于你口,入于我耳
一些细节漫不经意,深入内心
没有爱情比悲伤更长久
曾经拥有比失落更痛彻心腑
该开始的已经开始
该结束的未必结束
另一方面,一个诗人同另一个诗人所描述的现实情景从某种程度而言应该是大同小异的情况。因为都是来自视觉意象基础的书写导入而不是违背视觉的结果。而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将真实世界注入了一个如何的想象的方针与方向。其实,这种将真实环境导入想象于思考的过程,并不是简单比或兴的过程,它注入的是一个由物质再到意识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还从步钊诗歌中能够明确感受因季节变幻而制造出的时光流动感与流逝感的存在。这是一个真实的感觉。对生活的感受在步钊诗歌中被称为想象的东西。也就是说,这种感受既可以被承认也可以不被承认。在此基础上从而导出的思考是:无论你是否感受到了那个秋天的存在或着说是温暖或痛苦的存在,这些季节的真实性仍是客观范畴的存在。
为什么我没有说到秋收和冬至
因为他们都是想象
从天津大港到南京梅山
我看到人在路上行走梦在星空漂移
我是第七片叶子混迹在城市与乡村
怀念着从来不存于世的羽毛
月亮爬上窗台,让我忘了你的脸
星星点亮黎明,让我想起你的眼
(——节选自步钊诗歌《边走边忘》)
从《边走边忘》中我们可以推论,季节的外部存在与心理的波动在步钊的诗歌中所形成的对应关系很明显折射的是一个关于生活态度的问题。你可以选择乐观也可以选择悲观。在步钊的诗歌中人生的态度被定义为可以自由选择的东西。实际上,在任何社会环境中,人生的态度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契约式的公共约定。我们经常犯下的错误就是,人生的态度是绝对属于主观领域的命题。
因此,步钊诗歌的中心思想很明显就表现出了一个关于自然思考与社会思考的集中体现。由此导入的人文思考其实正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最需要理清并思考的东西。一个缺失了想象的民族是没有了思想的民族。这是步钊诗歌所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而从诗歌的结构上来讲,步钊在他的诗歌叙述过程中很明显的就被表现出来。就是他把秋天描述为纯属想象的空间。他一方面强调的是春天真实的存在,春天真实的感觉。这种双重真实的书写模式并不是一种肯定之肯定的观点表述,这点的理清非常重要。因为步钊仅仅是证明人类感觉与自然的对应性而不是哲学证明。与此同时,步钊的这首诗歌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边走边唱的盲诗人荷马。荷马在边走边唱表现与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
步钊在阐述自己的诗歌理念时曾经这样概括说: “我没有说出的你已完全明白,我说过的,你要,彻底,忘记(《仅仅是柴火》)”。这种来自边走边唱中的感悟及其彻底的忘记情绪实际上并非是真的提醒您应该忘记些什么,而只是一种恐惧遗忘的担忧情绪的体现。因为首先要有深刻的记忆存在,然后才是关于遗忘的讨论。季节是人类社会潜意识当中固有的时间概念,当然并不仅仅还只是时间的概念,同时在这些季节当中还寄托着人类每个时期的不同愿望及其不同层次的精神层面。如果我们真的把步钊诗歌的主题认为是坚持告诫人类遗忘的宗旨,其实是一个错误,因为想象是不能被忘记的东西。有时候,所谓的“想象不见了”只是一个虚构的命题。因为,想象是潜意识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经历或遗忘的结果:
之后要说到中心沟的几栋楼房
他们都叫它和尚庙
我七点起床,八点上班
工作,生活,学习,思考
一天天紧握理想
抱一把红棉牌吉他传唱着几首陌生的歌曲
握一支上海牌口琴尝试着没有定型的呐喊
九月鹰飞,你在我心里
是的,我清楚地知道
实际上这段诗歌交织着比较深刻的历史与记忆的元素。从红棉牌吉他到上海牌口琴所折射的不仅只是一个关于物体的记忆,也是步钊那一代人文化生活的折射。当大江南北回响着邓丽君,苏晓明歌曲的时候,最初给他们那代人所带来的并不是某种觉悟的觉醒,而是来自文化艺术层面的觉醒。他们既憧憬着二十年后再相会的美好未来,又羞愧于自身文化素养的不足。步钊这首诗歌很明显的揭示了精神追求高于物质追求的非理性时代。而实际上,那个红棉牌吉他,上海牌口琴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具有价值的回忆。因为当他们还没来得及去实现精神上的某些愿望时,接踵而至的海子,顾城等诗人的精神危机感及其生存危机感的绝唱就开始进入他们那代人的思想。苍白加危机的状况,理想破灭的伤痛连同所有的欲望都被强行导入的另一种价值观所取代。理想不见了,他们所追求的只能是在忘记中获得救赎。而实际上,这种救赎毫无意义,因为只是一个被迫循环的想象及替代。因为他们遗忘过去,所以在循环中依旧只是在重复体验着伤痛与危机。对此有诗为证:
倦做江湖孤客,羁旅魂乱暮云隔。
登楼远目,衰草物华, 心绪萧索。
念南山南,天涯漫漫。平芜烟漠。
谁怜飘零久? 教人易老!
但饮恨,贪行色。
十年风雨销磨,空追忆。未知情薄!
小窗犹记,梅香鹤影。 墨染枯荷。
瘦骨临风,哀颜借酒, 月冷清波。
倩此时谁问? 梦劳诗苦,约与情合。
2关于步钊《临界状态》的分析
思想,智慧,新旧观念的斗争与更替是步钊这组作品的主要思考区间。个人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决定个人生活态度是步钊诗歌人文主义色彩的特殊标志。当人类面对自然具有选择态度的自由时,很明显接下来导入的就应该是关于人类如何在那个具有集体主义属性的社会中如何选择与决定人生态度或人生如何行动如何践行社会公约或约定之间的方针。因比,步钊在他的诗歌《临界状态》中用盗火的英雄元素证明了人类自身的智慧性及其人类社会对自己思想又产生着各种制约的客观性与残酷性。在步钊的诗歌思考中,想象与思想是紧密结合的状况。著名学者公方彬先生曾经指出,人文环境不支撑思想家的产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中国未出现过西方文艺复兴那样的影响广泛的启蒙运动,某种意义上,民众至今未能从蒙昧中走出,甚至有人压根就不想让民众独立思想。
文化或文明的发展进步,很重要的源自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乃至当下的一些僵化的社会管理者,不仅不鼓励探索,相反极尽所能压制思想,这是很可悲和可怕的事情。原本,中国的思想家或准思想家,已经在革命的逻辑与强大的政治权力面前很卑微,如果有可借助的民意基础,境遇可能更好一些,成就可能会大一些,然而这方面状况更糟糕。因为没有启蒙,我们的人文环境其实并不给思想家提供必要的精神或物质支撑。
通过比较我们会对此认识更深刻。当我们驻足于罗马废墟前作千年幽思,再到米兰比萨斜塔前倾听二战时期该塔所以幸存的故事,尤其到法国游览巴黎这个伟大的建筑“博物馆”,追溯不被战火焚毁的原因,甚至到德国一些小城挖掘二战废墟上重建时,市民们集体投票选择以半个世纪的建筑周期来恢复旧貌,而不愿迷失于“水泥丛林”似的现代新建筑群,你一定感受到受过思想启蒙民众是个什么样子,进而形成了什么样的文化品格。
除此之外,从步钊的《临界状态》中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对人类社会智慧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反智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反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于智性、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并非人生价值的全部,还有其它的因素(如品性、勇气、见识、德行)在影响人的成败;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其极端表现就是中国“文革”期间、苏联李森科主义时期,以及美国麦卡锡主义时期对于知识分子的打击与迫害。前一类反智,我们可以称之为理性的反智,后一类则只能说是片面甚至病态的反智。
美国社会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研究发现,美国早在18世纪后期就已存在反智运动,杰斐逊和约翰·昆西·亚当斯这两位总统在竞选时,也曾深受反智主义的困扰。而在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抢先于美国上天后,美国社会的反智浪潮就开始退落,知识和科学成了时代的强音。冷战结束后,美国社会又出现一轮新的反智浪潮,其宗旨就如电影《阿甘正传》、《雨人》所昭示的,每个人都应该提升内在的天赋自信感,而不是迷信那些所谓的精英;按照非世俗的标准,就连有些傻傻的阿甘、雨人其实都是有无限智慧的。
同时,因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勃兴而一度归于沉寂,但在新经济泡沫破灭和美国遭到恐怖袭击的背景下,反智主义在政治领域又开始抬头,除了把智商一般的小布什两次送入了白宫外,还在2008年借麦凯恩之手挑选了学业不佳、知识贫乏,却富有情感魅力的阿拉斯加州女州长莎拉·佩林担任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如今方兴未艾的“茶党”运动,也有这股反智潮流的影子。因其政治效应发生在美国从电视辩论民主走向网络民主的时代,旅美学者薛涌甚至认为,美国社会的“反智主义”传统,与启蒙主义共同构成美国政治生活的两极。薛涌指出,反智主义是一个充分民主社会的必然产物,“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无论从政治权利还是政治人格上,和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都是平起平坐,这种传统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够挑战、制衡精英主义,突破知识阶层的既得利益所制造的文化霸权,保持社会的原创力和民主的草根性”。
与美国新一轮反智浪潮富于文化和政治理性色彩不同,当下中国网络上颇为典型的暴民心态则体现了“病态反智”只负责恶搞与讥讽,不负责创造与建设的弊端。它表现在,见任何精英及其言论,都是条件反射地先说“不”、“我不相信”、“扯淡”,到最后教授干脆成了“叫兽”、专家成了“砖家”,商人富人统统“为富不仁”,官员则“天下乌鸦一般黑”。总之,理智与客观被各种偏见掩盖,主观的情感性冲动(体现为嘲讽、谩骂与攻击)却往往能得到喝彩与附和。由是观之,在反智的庞大公众队伍里,很明显地存在简单的二元逻辑思维,非此即彼,不能理性地宽容与共存。就在这样的“群体的狂欢”与“个体的迷失”之间,来去无踪的群体被一步步驱动着向“群氓”靠近,成了乌合之众。
如此的社会情绪与形态,很大程度上是源自精英对大众的背离乃至背叛——文化精英权奴化与商业化,政治精英利益集团化,商业精英权贵化——从而导致中国社会信任关系破裂。信任关系一旦破裂,就很难重建,而缺乏信任,病态反智就只会愈演愈烈。它不仅难以塑造出人格健全的个体,还瓦解和破坏了精英治理的平衡的可能性。当下中国的社会形态就是:神倒下了,人却没有站起来,诸神纷争,乱象丛生。而这种纷争越久,中国离真正现代文明国家就越远。在这部作品中,步钊所以关于文化,智慧,智力的思考其实都是在一个关于与上帝临界的地方所制造的思想空间。步钊的选择是,要么离开上帝,要么接近上帝。但是这两种选择其实都是悖论中的选择。
不想昏昏欲睡 就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这个世界上 敢于
搬起石头砸自己
脚的人 不多
那么我告诉你
有一年我失恋了
背了几块伟人们留下的石头
狠狠地砸下去
相思病就不治而愈
这是唯一的出路
这个世界上敢于玩火的人也并不多
大概普罗米修斯是第一个
布鲁诺和达尔文加起来可以算半个
如今风刮得正紧
不知道又有谁不行了
伙计还是听我的吧
走到大街上
去干点自己想干的事
最后嘿的一声大叫
举起那块——石头
(——步钊《临界状态》)
作为推崇知识写作的步钊来说,知识,觉悟,理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列关系。当他在诗歌中提出对反智情绪的强烈批评的时候,实际上也在明确指责着我国目前与美国反智风潮几乎是同步的读书无用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实就是一种缺乏觉悟,及其自知之明的盲目行为。而步钊最后给我们留下一个非常复杂而诡异的悬念:
伙计还是听我的吧
走到大街上
去干点自己想干的事
最后嘿的一声大叫
举起那块——石头
至于举起石头的人是砸向自己还是砸向别人,只能靠读者自己的想象了。普罗米修斯,传说中的泰坦神族,盗取神火,为后世的文明点起希望。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992年,罗马教皇宣布为布鲁诺平反。1831年夏天,贝格尔号第二次远航在即,菲茨罗伊深知远航的艰苦与寂寞,于是决定邀请一位年轻绅士达尔文士参加远航。达尔文得知这个机会后欣喜若狂。1832年7月5日,贝格尔号离开里约热内卢,上百只海豚突然出现在船舷两侧,伴着贝格尔号欢快游向大洋深处。23岁的达尔文深深意识到正如自己的故乡渐行渐远,自己那充满阳光的青春岁月也一去不复返了。达尔文晚年曾对许多人说过:“我是个天生的自然科学家,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是恒久不变的。”
3遗忘是一种不能承受救赎之重的应激机制
遗忘不仅仅是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民族,某一国家,也是一种属于世界的整体情感。不在遗忘中沉默就在遗忘中再生。这是记忆的关键属性。
步钊的诗歌应该是一个关于循环现象深思熟虑的结果,不仅仅是抒发对记忆的感受也是对失忆的忏悔及弥补。循环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更大程度上则是具有想象的意味。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属于循环的那个衔接点在哪里。正如步钊的诗歌《梅开二度》,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梅开二度,所以,在步钊的诗歌中强调了循环与想象的概念。一个民族从愚昧最终走向觉悟走向复兴之路,是一个理性上升的内驱力的过程。当一个民族连季节的模样都需要在想象中完成的时候,是一种对田园失乐的恐怖联想。一个民族在边走边忘中重组着属于某个特定民族部落的道德追求,价值追求,文化追求,物质追求的深层愿望。遗忘的结果亦是天堂亦是深渊,记忆不复存在,这正是步钊希望你彻底遗忘的循环式提醒。而我们缺乏的就是在遗忘的危机中敢于复苏记忆的情感印证曾经的经验或经历。遗忘是为了记忆,没有遗忘就没有记忆。这些关于民族成份的思考,其实都是一个关于想象共同体空间领域的思考。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步钊的诗歌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吻合了全球性文化的潮流方向。
正如郝书许,帕男,易杉等诗人的诗歌创作一样,在诗歌的著作过程中以记忆中的影子作为文化的记忆与挽救。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情感是复杂的。当郝书许用牧丹记忆诉说着一个民族的专制记忆时,而帕男则用无字碑语的诗句揭示着祖先试图在无字中停止思想停止反思停止归纳停止觉悟的可悲心理。他们自以为无字就可以达到自我忏悔的目的,但实际状况是,即便没有文字的记录而忏悔却可以同样存在。而步钊的边走边忘其实就是一种具有特别重要选择意义的记忆。他既可以是没有文字的记忆。也可以是具有文字的记忆。而并不是真正的遗忘及刻意的遗忘。
一个民族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可以没有记忆,而这种记忆都是在边走边忘的游牧生涯及其历史的曲线运动中完成一个民族成长的记忆过程的。一个民族的危机不在于他遗忘了什么而是在于他铭记了什么。所以在情感中,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可被刻意遗忘的权力。所以这种刻意遗忘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步钊提醒一个民族部落或个人彻底遗忘的另一种目的。而另一方面,步钊又在《梅开二度》的循环中揭示着重来之后的反思与再生的过程。反思与再生其实是第二次循环中不可避免的思想过程,所以步钊在诗歌中写道:
我们将怎样把持自己,小心谨慎
留住这冬天的梦想,皮肤中的冰雪
酒肉穿肠过,所谓的好日子
笑里藏刀。生或死,爱或者恨
打马下江南,胡马依秋风
可是梅仍在无条件地鲜妍。在雪地上
在十二月的山间。打家劫舍的好汉们
早已洗手不干了,雪地的梅花
热血依旧 细水 长流
然而战士!请站起来继续走
天黑了让她们沉默不语,天亮了
让他们来去匆匆!“梅开二度
芳踪何处” ,我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我们感慨于一个来自四川盆地诗人的觉悟,但却是一种属于整个民族部落的觉悟。梅花的生命是循环的,而在另一循环衔接点到来之前的往复,却是生命不甘寂寞生机无限的体现。步钊诗歌中的战士,可以是我们群体中的任何一员。他可以是愚昧的,亦可以是智慧的。在生命面前,智慧与愚昧都显得如此的无力。因为有生命及信仰的支撑,人们就完全可以打破那个大自然既定的生命与再生的秩序,让热血依旧细水长流。
4步钊诗歌关于宗教议题的阐述其实是一个比较隐性的状态
即便在他多数的诗歌中,从表面上看,都似乎是在隐蔽或者说避开宗教及其宗教信仰的议论。究其根源,我们可以发现,步钊诗歌的宗教隐形化处理,体现着他在关于现实社会思考时更注重描述那么一种精神分裂的状况。在分析研究步钊的诗歌《魔方》的时候,实际上我们遇到了比较尖锐的问题及困难。诗人仅仅提供了具体的时间或者说大约的事件及结果。但是,这七个健步如飞的少年到底其原型来自何方是我们评论的关键所在。并且他们投入的事业很明显也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他们或者为爱情,或者面对自然灾害为了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抑或也可以说是投入到在1965年开始的那场抗美援越的战争,亦可以是在翌年爆发的那场政治风波——
而它说来就来了 甚至来不及掩饰来不及设想
残缺的美。轰轰烈烈的陷落。顽石。黑
七个健步如飞的少年 甚至来不及感觉心痛
就已深入其中 一错到底 确实----
但是,实际上我们如何猜测他们的使命已经并不十分重要。因为无论他们投入到一场如何的事件之中,步钊都对他们的行动赋予了价值。这点是令读者感到欣慰的地方。
说去也就去了 随同那段出生入死的苦难历程
它点燃一颗心 却又将它切割得支离破碎
让那些善良的人们百思不解:
有价值的生活 一种过时的美?
很明显,这里的“一种过时的美”明显是双关语。既可以理解为一个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及其人生观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状况,也可以理解为人们盲目冲动之后而对先前价值观念的否定与批判。尽管我们不知这七个健步如飞的少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但是有一条脉络却是十分的清晰:这些青年们始终表现的是一种对真理的坚持及其寻求觉悟的欲望。同时,步钊并没有让他们的觉悟过程简单化,而是将觉悟的提升也处理为是黑暗中,风雨中的探索及追求: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精神 是不是一种出击
七个少年奔跑在雷电中
七个少年顽强的肉体子弹一样穿越粗重的雨幕
塌方了 涨水了 一个轰轰烈烈的朝代 说去也就去了
所以,步钊在诗歌中还是注重强调了思考及其精神领域的作用。这种来自于精神及其意识的愿望其实就是指这些青年们似乎已经意识到对当时现实情况的不满情绪,所以觉悟的追求只能体现在精神的层面。但是,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已经完整无缺的理解了步钊诗歌的表达意图。可是,有一点我们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理解。既然步钊有意在诗歌中强调了物质,意识,精神,价值,死亡及其灵魂等之间的关系,那么这其中就必然隐藏着一个关于宗教式洗礼的意识包含在其中。而实际上,关于这点,步钊在诗歌的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隐藏至深的伏笔:
是完成还是破碎?哦一九六五年的乡村公路
满载着硫铁矿和煤炭的解放牌卡车
这让我想起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
那个满身风霜的老人 从战火中挺身而出
因此,从这段诗歌中我们很明显可以判断,步钊诗歌中的阿拉法特或巴勒斯坦其实都是在暗指宗教信仰的概念。实际上,我们可以在某种假设的程度上既可以把七个少年当成七宗罪的象征。至少,在他们的身上曾经体现着这七宗罪之中的某一项,或者是傲慢,妒忌,暴怒,或者是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根据但丁的观点,这七宗罪当中既有道德上沦落,也有拜金主义的金钱与权力至上。所以,步钊在诗歌中既赞扬歌颂了人类智慧对某种邪恶宣战的优秀品质,也无情批判了人性中的自私与贪婪。从这首诗歌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步钊诗歌对现实主义的批判与谴责。当人类社会在黑暗中前行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告别自身邪恶与愚昧的过程。作为一名具有几十年创作实践的诗人而言,从对社会表面的审视中能够准确地把握人性深处的觉悟欲望,不仅是一个自我改造与自我完善甚至是自我牺牲的道德实践过程,也是将诗歌从纯粹的唯美方针导向批判领域的解放过程。而实际上,我们目前的文学创作所缺乏的正是在批判中建构成长环境的书写方针。我们对步钊诗歌的认识过程比较复杂。他既希望从等待中让肉体跟上灵魂的脚步,又希望在无尽的循环中让灵魂与肉体同步。所以,在步钊诗歌中出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矛盾就是,他既希望行为是运动的,但记忆却是静止的。
《魔方》
夏天的那场暴风雨 不是为了爱情
说来就来了。当革命还未爆发
一个黯淡的名字 被意外的雷电照亮
谁能告诉我这是毁灭还是美丽
是完成还是破碎?哦一九六五年的乡村公路
满载着硫铁矿和煤炭的解放牌卡车
这让我想起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
那个满身风霜的老人 从战火中挺身而出
而它说来就来了 甚至来不及掩饰来不及设想
残缺的美。轰轰烈烈的陷落。顽石。黑
七个健步如飞的少年 甚至来不及感觉心痛
就已深入其中 一错到底 确实——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精神 是不是一种
出击。七个少年奔跑在雷电中
七个少年顽强的肉体子弹一样穿越粗重的雨幕
塌方了 涨水了 一个轰轰烈烈的朝代
说去也就去了 随同那段出生入死的苦难历程
它点燃一颗心 却又将它切割得支离破碎
让那些善良的人们百思不解:
有价值的生活 一种过时的美?
在创作这篇评论时,我特地采访了步钊先生。他在解释《魔方》的创作依据时明确指出:社会,时代,人心,都是千变万化的魔方方块,激情和热血让少年选择了“出击”的方式,但是“魔方”会让他回到那双大手操纵的位置。一切事件和冲突就此发生。逃离魔方,独立坚挺!这或许是热血少年的选择——虽然他们希望逃离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命运——但是,理想并不等于是觉悟。实际上,这首《魔方》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2009年播出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他们的满腔热血被连年的溃败浇至冰冷,太多的死亡让他们沉痛到麻木,他们失却了所有的希望,倦缩在西南边陲的一个收容所里,假装听不到越来越近的炮声,假装想不起被日军占领的家乡,假装忘记了惨死在炮火下的战友,混吃等死,苟且偷生。虽然谁都不曾说,可国恨家仇始终埋在每一个人心里。远征军整编让死水般的心活了过来,虽然将信将疑,可掷地有声的“有鬼子可以杀”是谁也无法抵御的诱惑。他们寄希望于盟军,等待他们的却又是一场幻灭,这一次输得更为彻底。异国他乡,他们仅剩了一条裤衩。绝境中,冒出来一个自称他们团长的疯子救了他们。尽管怀疑,尽管犹豫,尽管他的颠狂举动让人目瞪口呆,但他却带给他们渴望已久的胜利,教会他们在仅剩一条裤衩的时候,也要用这条裤衩把敌人杀死。他将这群散沙般的溃兵团结在一起,让他们露出自以为早已退化的獠牙。他让他们看到了目标和希望。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带他们回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共历生死,他们早已成为肝胆相照地弟兄。他们心甘情愿地追随他,他也象对自己手足一样依赖他们。他们成就了他的一世英雄梦,他带领他们找回了失却已久的军人魂。他努力想保全每个人的性命,终是徒劳。那些鲜活的生命,在某些人眼里始终轻如草芥、炮灰,终将在战火里灰飞烟灭。他们卑微,卑微到让人心疼。炮灰终归于尘埃。他们的鲜血,却在尘埃里开出一朵需仰视才见的英雄之花。历史终将过去,惟有价值永存,精神永存。
与此同时,我们在探讨步钊诗歌的宗教意识时,尽管他总是在隐形的处理着一些关于宗教的话题,但是,作为一名诗人,来自唯心论的思想还是在一些诗歌中得到了细致的体现。
《正午》
灵魂的形式,花儿纯洁的躯体
它们竟然多么沉着,多么冷静
尖锐地走在阳光下
那个爱花的人 爱情的猎手
空怀着与生俱来的梦想和伤痛
饥饿的目光比一切寒冷都要轻
比一切泥土和石头之上的外形
都要纯粹 朴实 象光的来源
被侮辱与被迫害的
教士 学者 共产主义或一个民族
那不偏不倚的保护者和承受者
他们挺立 一动不动 翻手为云
一切形式之上 躯体之上 冷静之上
太阳仍然照耀着大地上无尽的伤痛
困守方城 爱花的人也从来不是一种奇迹
正午啊 普照的正午。刀光猎猎,繁花似锦
月亮和爱情依旧会在尘世中升起
一切那么完美,又多么简单!
大道无言因无言而显道,大道无象因无象而成真,大道无形因无形而生天地人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大道轮回,行程轮回,而信仰不变,理想不变!
5去平民化去理想主义的产物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步钊诗歌理解为去平民化去理想主义的产物。但是,这种去平民百姓化并不是就等于文学创作必须使用平民化的写作方针去为平民服务。这种形式上的平民追求,其实是对平民觉悟的低估及歧视。真正的平民是真正产生觉悟与思想的土壤及环境。而所谓的去理想主义原则立场,也并不是等于在诗人的议论中不去议论理想在社会的作用。真正有思想的人,也是内心强大的人。这样的人,即使身处世俗世界里的所谓逆境,他的内心也是平和的,自信的,且是充满快乐的。
因为,他的世界不再只是世俗世界,他还有自己独有的完美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有自己的幸福标准与快乐标准。在这个王国里,他享受着别人无法享受,也无法理解的幸福与快乐。近二百年前丹麦思想家戈尔凯廓尔一生一贫如洗,生命也很短暂,但是,他内心强大,一生充满快乐。这样的人的幸福,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内心强大的人,其实是精神贵族。他意识到,人,作为一种有精生的人,有思想的人,其肉体生命的有限性,同时也意识到思想生命的无限性。他知道怎样摆正自己肉体生命与自己思想世界之间的关系,也能够认识到世俗世界的物质标准与自己精神世界的另类坐标。
因此,内心强大的人不失眠,不焦虑,不急躁,随时随地作人生中最坏的打算,往最好处追求。一切灾难与痛苦,都早在他的生命中思量过了,甚至丰富真切地体验过了。他向死而生,因此,一切的变故都不再让他感觉世界突然被颠倒,人生会被变得面目全非,一种坚定的信念,可以支持到他安然入土,与世长辞。关于这些方面的诗化,我们可以在步钊诗歌《仅仅是柴火》得到完整而准确的论证:
仅仅是柴火,清寒中的热望,一份真爱
就足以深深地打动我们
比饥饿更具体,比死亡更痛快淋漓
这春天种下的心事
从我们积雪的面孔出发
一瞬间就铺满了所有的道路和诗句
让人类永远无法摆脱命定的光明
仅仅是柴火,比天空更接近真相的纯粹形式
只是站在这里,远离冬天的狼群
让我联想到所有的幸福最终都必是灰烬
所有的热情最终都归于寂静
只有造就我们铮铮铁骨的群山
博大 恶毒 表里如一
铭记着我们所有的劳动,饱含感激与忠贞
最后就只剩下温暖和疼痛了
就只剩下农具。在干柴和烈火之间
暴风雨永远渺不可期。带走?不
我将全部留下,包括精神和肉体
当火焰还在寂寞地跳动,脚步就会继续延伸
乡亲。大地。启示就停在这里:
我没有说出的你已完全明白
我说过的,你要,彻底,忘记
思想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酵过程。思想的力量是伟大的,因为在步钊看来,思想首先是真实的。他可以在想象的循环中任意被放大被延伸。思想其实就是关于理想的折射。没有思想的社会其实就是没有理想的社会;没有思想的民族其实就是没有理想的民族。
他的生命不再焦急地等待,而是坚定地行动,他的行动标准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宠辱不惊,淡然处之。他相信人生中任何经验,包括那些不幸所带来的感受,都将化成他人生中独特的体验。而这些经验都将化成他的思想智慧,成为他内心更为强大的元素。他相信,人的肉体是这个宇宙中最为脆弱的东西之一,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可以坚不可摧。他还相信,在这个世界,他的生命感受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替代。这是他充满自信的力量来源。
等待一个人
无须费多少心血
你只在一间屋子里
走来走去
就会听到远处的风声
等待一个人
让他一步步向你接近
一步步留下脚印
这很神圣
等待一个人
这个人已经离家出走
跋山涉水来找你
他会握住你的手
叫你兄弟
让你热泪盈盈
等待一个人
等待一个与你有共同姓氏的人
这个人已经好久不闻音讯
不知道他曾去了哪里
等待一个人
在这春天的屋子里
小声哼着蜀国的古歌
想起你同那个人的秘约
想起李白和李商隐
等待一个人
等待一个早就宣布自己
已经死过一回的男人
你走来走去
在这逐渐变得陌生的天空下
心事重重
听到从秋天那边传来的钟声
你相信
你等待的那个人
终会来临
6步钊诗歌《突围》片段欣赏
仅仅交给你。任目光洗涤,日月蹂躏
青春蒙尘。通往天堂的道路
关山阻绝。我只抬头看定早起的阳光
不动声色。冷酷。绝对
比死亡和陷阱更光辉绚丽
之后我就归去。或者永堕轮回
把含在口中的玻璃,彻底咀嚼、品味
十种表达中的温度,热爱与忠实
至少比所有的期待和打击
都更锋利、尖锐
岁月轮回,人生无常。步钊的诗歌却始终充满着对人类自身的希望和信心。当洗礼来临,即是生命与灵魂升华的时刻。步钊的诗歌并不仅仅是对光明的信仰与追求,也是对人性之光的颂扬与赞美。人生的结局抑或是天堂,抑或是地狱,但是,思想永存,智慧永存,觉悟永存!只要走着,就会有风帆和银色的月光;只要走着,一切的循环都不会使世界毁灭。
特约评论:苗洪
苗洪,转业军人,出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高级政工干部家庭。其父魏昌海系海军政治部树立的政工干部标兵,曾于六十年代奔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并获得时任越南总理范文同签名赠送的“团结战胜美帝徽章”。本人在部队长期从事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工作及其各类文学作品的评论工作,并同时长期受聘于海南人们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主持人。后来为支持云南诗歌的发展辞职专门从事诗歌评论工作,现为诗歌专业评论员。
☆ ☆
附录:步钊诗选
李步钊,作协、摄协会员,中国力量诗歌联盟副会长,《中国新诗天地》微刊主编。1985年来以步钊、夏风等笔名在《深圳青年报》、《诗歌报》、《诗神》、《星星诗刊》、《中外诗星》、《青年作家》等报刊及网络发表了大量诗文摄影作品。策划组织过潜世界诗歌协会、新世纪诗歌学会等社团,主编过《潜世界诗刊》、《蓝族》等民刊,作品多次获奖和收入当代诗文选本。与友人合著有《上升:青年诗人三家自选诗》、《缪斯的儿女》、《简阳新诗11家》等 ,著有个人文集《热爱世界》。
步钊诗选
■ 步 钊【四川】
1、边走边忘
我要说的是晨光初照,草长莺飞,洛浦河水清澈透亮
我在岸上放牛,你在河边洗衣裳。
风吹动你头顶的片片桃花迷惑着我的眼睛
阳光夹杂着河滩上的波光一荡一漾
唉,那是春天,我就在那里,但你不知道。
.
接着是云盘山上白云飘,团团雾霭遮住了半山腰的老瓦房
课堂里的读书声,多么嘹亮!一双语文课本后露出的眼睛
偷偷打量着不可触摸的——远方?
你发现了吗?火红的五月催生着一株叫做梦想的植物茁壮成长
那是最好的年代,你就在那里,我装着不知道
.
之后要说到中心沟的几栋楼房,他们都叫它和尚庙。
我七点起床,八点上班,工作,生活,学习,思考,一天天紧握理想
抱一把红棉牌吉他传唱着几首陌生的歌曲
握一支上海牌口琴尝试着没有定型的呐喊
九月鹰飞,你在我心里,是的,我清楚地知道
.
为什么我没有说到秋收和冬至?因为他们都是想象
从天津大港到南京梅山,我看到人在路上行走梦在星空漂移。
我是第七片叶子混迹在城市与乡村怀念着从来不存于世的羽毛。
月亮爬上窗台,让我忘了你的脸
星星点亮黎明,让我想起你的眼
2、仅仅是柴火
仅仅是柴火:清寒中的热望,一份真爱
就足以深深地打动我们
比饥饿更具体,比死亡更痛快淋漓
这春天种下的心事
从我们积雪的面孔出发
一瞬间就铺满了所有的道路和诗句
让人类永远无法摆脱命定的光明
.
仅仅是柴火,比天空更接近真相的纯粹形式
只是站在这里,远离冬天的狼群
让我联想到所有的幸福最终都必是灰烬
所有的热情最终都归于寂静
只有造就我们铮铮铁骨的群山
博大 恶毒 表里如一
铭记着我们所有的劳动,饱含感激与忠贞
.
最后就只剩下温暖和疼痛了
就只剩下农具。在干柴和烈火之间
暴风雨永远渺不可期。带走?不
我将全部留下,包括精神和肉体
当火焰还在寂寞地跳动,脚步就会继续延伸
乡亲。大地。启示就停在这里:
我没有说出的你已完全明白
我说过的,你要,彻底,忘记
3、一些人在大地上穿行
一些人在大地上穿行
一些鸟儿在天空飞越
.
一些再见却是再也不见
一些相逢就是永不重逢
.
一些话语出于你口,入于我耳,
一些细节漫不经意,深入内心
.
没有爱情比悲伤更长久
曾经拥有比失落更痛彻心腑
.
该开始的已经开始
该结束的未必结束
4、魔方:作品130号
夏天的那场暴风雨 不是为了爱情
说来就来了。当革命还未爆发
一个黯淡的名字 被意外的雷电照亮
谁能告诉我这是毁灭还是美丽
.
是完成还是破碎?哦一九六五年的乡村公路
满载着硫铁矿和煤炭的解放牌卡车
这让我想起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
那个满身风霜的老人 从战火中挺身而出
.
而它说来就来了 甚至来不及掩饰来不及设想
残缺的美。轰轰烈烈的陷落。顽石。黑
七个健步如飞的少年 甚至来不及感觉心痛
就已深入其中 一错到底 确实----
.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精神 是不是一种
出击。七个少年奔跑在雷电中
七个少年顽强的肉体子弹一样穿越粗重的雨幕
塌方了 涨水了 一个轰轰烈烈的朝代
.
说去也就去了 随同那段出生入死的苦难历程
它点燃一颗心 却又将它切割得支离破碎
让那些善良的人们百思不解:
有价值的生活 一种过时的美?
5、正午
灵魂的形式,花儿纯洁的躯体
它们竟然多么沉着,多么冷静
尖锐地走在阳光下
那个爱花的人 爱情的猎手
空怀着与生俱来的梦想和伤痛
饥饿的目光比一切寒冷都要轻
.
比一切泥土和石头之上的外形
都要纯粹 朴实 象光的来源
被侮辱与被迫害的
教士 学者 共产主义或一个民族
那不偏不倚的保护者和承受者
他们挺立 一动不动 翻手为云
.
一切形式之上 躯体之上 冷静之上
太阳仍然照耀着大地上无尽的伤痛
困守方城 爱花的人也从来不是一种奇迹
正午啊 普照的正午。刀光猎猎,繁花似锦
月亮和爱情依旧会在尘世中升起
一切那么完美,又多么简单!
6、突围
爱情。夏日里离水最近的花朵
我在一种叫做黑暗的空气中
叫你的名字。最温柔与最沉重的
表达。除了深藏幕后的动作
切齿的仇恨。我已把什么都交给你
.
仅仅交给你。任目光洗涤,日月蹂躏
青春蒙尘。通往天堂的道路
关山阻绝。我只抬头看定早起的阳光
不动声色。冷酷。绝对
比死亡和陷阱更光辉绚丽
.
之后我就归去。或者永堕轮回
把含在口中的玻璃,彻底咀嚼、品味
十种表达中的温度,热爱与忠实
至少比所有的期待和打击
都更锋利、尖锐
.
十种表达中的温度。三千两黄金的羊群
此刻我只剩下你,只剩下行走和思想
文字和灯。爱情?爱情早已被他们毒害、放逐
村庄与闹市之间,黑暗还在继续
把我们一生的阳光暴露无遗
7、途中
有一些时间和空间
是我们共同拥有的
就像空气和水
总能在漫不经心的一刻
进入思想和灵魂
但我并不在乎什么
我只是行走着
在一些繁琐的劳动和真理之间
找出它们持之以恒的联系
从一棵苗到一株树
倾听先哲的声音
把那些陈年旧事随手抛弃
至于河水将流向何处
我可以不闻不问
只一心一意
关注自己寂寞的事业
然而总有一些时间或空间
是我们共有的总有一些面具或趋势
我们无法遗忘与决定
这样告诉你们并不意味着
我早已洞察一切
我只是坚定地
走自己的路
顺便收集阳光和雨水
8、梅开二度
梅开二度。我怎么能够放弃去歌唱
烈焰和白雪。悲凉的时代
匪徒们纷纷占山为王
侠客悄然远引。战士和预言家
弱水三千,我们将怎样泅渡?
.
我们将怎样把持自己,小心谨慎
留住这冬天的梦想,皮肤中的冰雪
酒肉穿肠过,所谓的好日子
笑里藏刀。生或死,爱或者恨
打马下江南,胡马依秋风
.
可是梅仍在无条件地鲜妍。在雪地上
在十二月的山间。打家劫舍的好汉们
早已洗手不干了,雪地的梅花
热血依旧 细水 长流
.
然而战士!请站起来继续走
天黑了让她们沉默不语,天亮了
让他们来去匆匆!“梅开二度
芳踪何处” , 我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9、临界状态
不想昏昏欲睡 就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这个世界上 敢于
搬起石头砸自己
脚的人 不多
.
那么我告诉你
有一年我失恋了
背了几块伟人们留下的石头
狠狠地砸下去
相思病就不治而愈
.
这是唯一的出路
这个世界上敢于玩火的人也并不多
大概普罗米修斯是第一个
布鲁诺和达尔文加起来可以算半个
如今风刮得正紧
不知道又有谁不行了
.
伙计 还是听我的吧
走到大街上
去干点自己想干的事
最后嘿的一声大叫
举起那块——石头
10、等待一个人
等待一个人
无须费多少心血
你只在一间屋子里
走来走去
就会听到远处的风声
等待一个人
让他一步步向你接近
一步步留下脚印
这很神圣
.
等待一个人
这个人已经离家出走
跋山涉水来找你
他会握住你的手
叫你兄弟
让你热泪盈盈
等待一个人
等待一个与你有共同姓氏的人
这个人已经好久不闻音讯
不知道他曾去了哪里
.
等待一个人
在这春天的屋子里
小声哼着蜀国的古歌
想起你同那个人的秘约
想起李白和李商隐
等待一个人
等待一个早就宣布自己
已经死过一回的男人
你走来走去
在这逐渐变得陌生的天空下
心事重重
听到从秋天那边传来的钟声
.
你相信
你等待的那个人
终会来临
发表评论